集中供暖难度大
正当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争论不休时,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开始了供暖动作,武汉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底,武汉德威热力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发改委签订协议,投资达50亿元率先在武昌启动“冬暖夏凉”工程,主要依靠武昌、青山的热电厂提供热源,以水作热媒,将热电厂发电后抽出的热能向用户提供集中供暖、生活热水和制冷等,可满足武昌、洪山、青山30万人口的用热需求。按照武汉市发改委规划,2010年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形成覆盖面积60—80平方公里的规模。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热源问题。”德威热力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凯华透露,目前集中供暖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利用热电厂发电余热供暖,二是利用天然气集中供暖。由于武汉市三环线内设有“禁燃区”,发电厂只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目前“冬暖夏凉”工程基本是热电厂利用天然气发电产生的余热供暖,若天然气紧张,集中供暖就很难实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长江沿线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2010年8月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亦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镇、住宅区,应当集中供热。”
“像我们南通已经有很多新小区开始进行集中供暖了,比如南通市的公务员小区采用的是污水源热泵技术进行取暖,而有些高档新建商住楼也采用地源热泵集中供暖,附近盐城的一些新建高档楼盘也开始集中供暖了。因为南方冬天天气太冷,集中供暖已经成为新楼房销售的主要噱头,号称节能型楼盘,而对老小区来说,集中供暖的可能性很小。”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告诉时代周报。
在沈和荣看来,作为一个南方人,他很理解渴望集中供暖的愿望,但从专业角度讲,南方并不适合像北方那样进行大规模集中供暖,南方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复杂,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如果采取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供暖,即便实现了规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摊到每个用户上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开销。
此外,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则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改造,而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南方楼宇建筑更注重通风设计,保暖性能不高,加之南方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无孔不入,难以实现集中供热。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沈和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