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别让孩子成为牺牲品
晶报记者 郑毅
从事公安战线报道许久,渐渐变得对各种稀奇古怪的案件都见怪不怪——但昨日,当我一字字记录下8岁女欣欣的遭遇时,我仍好几次不寒而栗:亲生母亲啊,怎么下得去手?!
记者对话那头的阿英显得很平静,讲述事件的经过,语调也“波澜不惊”,她说,自己和丈夫离开家乡到处打工,自己的明天都不知道会怎么样,哪会对死去的欣欣有太多怜悯。
欣欣的背后,是无数的留守儿童的身影。很多像欣欣一样的孩子,离开属于他们的家庭太久,缺失的亲情太多,得到的幸福太少。孩子的背后,是无数像阿英夫妇这样的流动打工家庭。他们在心理感受上有一种共性:对未来缺乏信心,漂泊感和认定命运无常的心态很强烈;大都市和老家乡下巨大的差别,对他们刺激很大,这种“刺激”有时是诱惑,有时又是痛恨,想追求,目标遥远,想离开,不舍繁华。除了生存缺乏保障,流动的生活还让他们人际关系很不稳定,抵御各种压力和诱惑的能力也变得很弱,压力和诱惑在他们身上,就很容易转化为暴躁和罪错。这时,比他们更弱的孩子,就成了牺牲品。
目前怀有身孕的阿英,正取保候审,她说,自己造的孽早晚要还,希望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不要知道这些。她还说,如果欣欣不来深圳,留在河南外婆家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情,“谁让她生在这样的家庭。”
但,阿英可能没有想过,女儿欣欣被自己虐害的过程,自己疼爱的4岁儿子全部目睹,未来,这个孩子懂事以后,他是否会记得这段残酷的片段?这将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又将如何去面对?
(原标题:恶母如魔,虐杀8岁亲女后残忍焚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