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邹晨璐 通讯员邹晖 株洲报道
1980年出生的杨喜兰是株洲市攸县柏市镇的党委书记。事情多的时候她连午休的时间都没有,忙起来不能正点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情,她说她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高学历、没有背景,能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不容易,她希望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
株洲市委的“三有”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给杨喜兰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两次跳跃,让她体会到公选的公平
2006年,杨喜兰看着朋友们都纷纷报考公务员,正好闲暇的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
考完后她还是继续教书,没抱有“一举成功”的希望,直到成绩公布,上网查询后,她才发现自己已被高分录取,并通过了面试,进入了攸县妇联成为了一名科员。
2008年,刚刚在公务员队伍里工作了两年的她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株洲在全市范围开展“80后”优秀年轻干部公推公选。
当年,杨喜兰以攸县第一,全市第十二的成绩,从妇联的科员破格提拔为正科级干部,到了团县委当了书记,不久她又先后调任了柏市镇出任镇长、镇党委书记。
而今年参加38岁以下的党委书记公选的她,从1400余名角逐者“出线”,被确定为该市石峰区副区长提名人选。
据统计,5年来,株洲已有38名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619名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推选、竞争上岗等方式走上科级领导岗位。
又一批公选干部即将上任
杨喜兰说,几次改变她前途的选拔,她考完以后都没有抱有任何希望,没有打听、没有找人“打通关系”,完全是意外之喜。
“株洲公务员队伍里实行竞争上岗,看成绩和实力选拔人才。”杨喜兰说,每年的选拔机会都挺多,关键是自己把握好。
扩大公选干部范围和比例、给年轻干部公平的竞争机会、推行“先考后任”、实行量化到指标的干部绩效考核,这一系列“用人制度”的实行,使得株洲公选气象一新,并多次受到中组部的推介。
近日,今年株洲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开谈话已经开始,又有一批通过公选的干部即将走马上任。
之前,中组部开展的2012年选人用人满意度民调结果显示,株洲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已经连续4年在湖南省夺冠。
(原标题:5年来,株洲公开选拔38名县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