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也不会修双曲拱桥了
长沙首座湘江大桥不可复制
73岁的中国桥梁专家上官兴,在33岁时,担任长沙首座湘江大桥吊装工艺设计组组长,当年他实事求是地提出,以当前的最大吊装能力,长沙湘江大桥只能修成76米宽的跨径。这让湘江大桥上部构造设计组组长、湖南大学土木系周义武老师当场落泪。谁都想把湘江大桥修得更雄伟一些,但不幸却为当时的条件所限。
上官兴介绍,1971年动工兴建的湘江大桥采用的是当年极为流行的双曲拱桥建筑形式。双曲拱桥是1964年由江苏无锡首创的一种新型桥梁形式,最初只能建成跨径十余米的桥梁,在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穰明德的推广下,在浏阳建桥时,一跃建成30至60米跨径的桥梁。
双曲拱桥之所以在当年流行,原因在于当时的国民经济条件决定了各地“修不起昂贵的桥”,而双曲拱桥的建造,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最主要是采用双曲拱桥的建筑形式,桥梁含钢筋量少,适合当时的国情,因而双曲拱桥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长沙湘江大桥就是在这样的桥梁建造背景下,成为当年自力更生建造、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几座公路双曲拱桥之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车辆增多,尤其是重型车辆的增加,双曲拱桥相比其他现代桥梁,已经不堪重负。
上官兴介绍,当年中国共建造有4万余座双曲拱桥,但近二三十年来,这些双曲拱桥差不多被陆续炸光。湖南双曲拱桥的数量居全国第二,质量却极佳,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双曲拱桥在使用,且质量良好。长沙首座湘江大桥就是这样一座质量良好的双曲拱桥,但不能否认,橘子洲湘江大桥也是一座“过去时的桥梁”。现在,钢材已不成为问题,少用钢筋的双曲拱桥的历史任务完成。长沙首座湘江大桥的建设和这座桥梁的美丽,已不可复制,也没有必要复制。
长沙市公路局原总工程师刘建华认为橘子洲湘江大桥是中国最美且具有历史价值的桥梁之一,值得保护。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中日友好邦交,一支日本桥梁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桥梁,当他们看到长沙湘江大桥,这些日本专家赞叹这座具有中国民族风的桥梁的美丽,并向中国交通部建议,应给予赞扬。1981年10月,长沙湘江大桥荣获交通部19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当年评审结论这样写道:“湖南长沙湘江大桥总体设计与湘江景观协调,获得中外人士好评。双曲拱最大主孔采用76米,跨径适当、安全经济,并按坡桥设计,桥型美观,又照顾通航能力。下部结构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基础形式,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投资。”长沙首座湘江大桥的美丽,至此得到国家部委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