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永州站11月14日讯(通讯员 李先志)初冬时节,湖南蓝山县处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随处可见的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此起彼伏的工号声和机器的轰鸣声,将初冬的寒意驱散,形成一波又一波建设热浪。在蓝山县塔峰镇五里坪古墓群考古发掘现场,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考古发掘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近日,在该县规划为新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古墓葬考古发掘中已完成阶段性考古工作,共发掘西汉早期至魏晋时期的古墓葬48座。专家介绍,五里坪古墓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楚越两个民族文化互换影响的事实,对研究蓝山县汉代的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墓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群曾发掘铭文砖刻有汉灵帝年号
五里坪古墓群位于蓝山县城东北三公里外的一片平岗丘陵中,曾因油茶松林连片,横直有十五里,而称五里坪。距南平故城遗址约1公里。现五里坪区域有洪田、城腹、古城、五里、牛承、新民、果木等几个自然村,保存在地面的封土堆约五百余座,土堆高约1-4.5米,直径3-15米不等。墓葬主要分布在县原氮肥厂西至城腹村竹山湖,古城村西北至县变电站北侧,五里村皮毛峰,牛承村的凤凰拖尾等处的山林中,墓葬之间相隔距离较大,方向有东西向也有南北向。
1984年,在五里村皮毛峰清理了一座因建房取土而露土的古墓,发掘出土陶屋等8件陶器。
1987年6月,地区文物专家在蓝山进行地下历史文物普查,发掘11座古墓时,发现古墓墓形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砖室墓,其中一座为刀形土坑坚穴砖室墓,均为单室券顶,墓室长2米余,宽1.4米不等,墓砖长28-30厘米,宽11-14厘米,厚5厘米,泥质较粗糙,大部分正面饰粗绳纹,侧面多饰米字形几何纹。
其中,在9号墓室发现一块铭文砖,砖文为“熹平元年”字样。据文物专家介绍,“熹平”为汉灵帝年号,“熹平元年”即公元172年,为这一墓群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对这11座墓葬的清理发掘中,共出土文物81件,以陶器为主,有陶罐、陶钵、陶权、陶屋、铜镜、铁插、五铢钱等物。其中,一件白釉陶碗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大部分文物保存完好。经田野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这一地域古墓分布极为丰富,大部分封土堆保存完好,对于研究蓝山汉文化和地方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考证蓝山县治变迁具有极其珍贵的参考价值。
古墓群发掘西汉中晚期的夫妻合葬墓
2005年11月21日至30日,永州市文物处派来了专家技术组,在蓝山县县城附近的五里坪古墓区发掘了9座古墓葬,其中两座为土坑竖穴墓葬,6座为砖室券顶墓葬,目前出土文物近百件。
这些墓葬出土的文物种类有铜、铁、陶器等。器形有铜镜、铜钵、铁刀、陶鼎、陶釜、陶璧、陶鸟、陶罐等,其中一座土坑墓出土三个陶鼎和一仲陶璧,体现土墓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其中一座砖室墓出土一种铁刀,长达90公分,完好无损。专家称,这种铁刀十分罕见,但它不是实用器,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土坑墓为西汉时期的墓葬,规模虽小,但有墓道,墓道偏于墓室的一边,使墓葬的平面成刀形,墓室的周边围有卵石,重有10-30斤,放置不规整。陪葬品放置于墓坑中部,并排列成一直线,上述现象为永州市其他县区考古中所不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吴顺东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西汉中晚期的夫妻合葬墓。
砖室墓墓砖有精美的几何纹饰,其中一座墓葬有一块“宜子孙”铭文墓砖,另有一座墓葬有“元光元年”(前134年,是汉武帝的第二个年号)铭文墓砖,为研究墓葬的年代提供了确切的证据,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2011年,为配合蓝山县新型工业园区工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处对这座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发现西汉至六朝时期的古墓47座。其中封土堆保存较好,在地表明显可见者22座,封土堆被损毁,无封土堆,或封土堆不明显者25座。就墓葬形制而论,除13座砖室墓外,其它皆为土坑墓。土坑墓墓葬规模最大的,墓圹长度达20米,最小的仅有两米。墓葬时代最早可到西汉初年,最晚者约至六朝时期,同时发现有晚期墓建在早期大墓封土堆之上,墓葬间存在叠压打破关系的现象。
今年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处组织考古队进驻蓝山县五里坪,开始对该县规划为新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近日完成阶段性考古工作,共发掘西汉早期至魏晋时期的古墓葬48座。
据永州市文物处处长赵荣学介绍,五里坪古墓群就是南平古城居民的墓葬区。南平故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至宋绍定年间,县治于此,今留有方形土城遗址。东墙长224米,墙高25米,宽22米,墙内发现大量汉砖瓦和印纹硬陶残片,还有战国铜矛。除表层发现部分唐代陶瓷外,大部分是秦汉时期的遗物。墓葬的发掘,对研究汉代蓝山历史、文化及楚越民族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多湖南新闻 | 微吧 | 娱世绘 | 市井万象 | 百科探秘 | 深锐观察 | 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