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9日讯(记者 赵明 )7月7日下午,24岁的小杨接到父亲同事的电话,说他父亲杨三明在公司自杀身亡,“我爸爸特别有责任感,疼我和妈妈,也特别挂念爷爷的身体。”小杨接受不了噩耗,更不敢相信一向坚强的父亲会轻生。
8日下午,杨三明的家人在镇政府、公安、司法等部门协调下,与公司商议协调善后事宜。杨三明生前在易俗河镇某包装厂食堂工作,在家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他居住的宿舍,他也就是在这里走完了自己49岁的人生。
走进包装厂食堂二楼的211宿舍,门框上还缠着一截铁丝,“我们进来时,他就吊在铁丝上,脖子上都勒出了血。”包装厂的工人指着血迹说。透过窗口朝里看,从门口到床边,一路都是点滴状的血迹,床上摆放着一把生锈的菜刀,凉席上有大片血迹。
杨三明的妻子雷秋华说,经过法医初步鉴定,排除了他杀可能,丈夫是自杀身亡的,“说他刀割腕,然后又用铁丝上吊。”
然而这个结论让家人难以接受,在他们眼里,杨三明虽然性格内向,但不至于走上绝路,“他重新上班才两天。”
雷秋华说,丈夫在这家包装厂食堂工作已经十多年,“他对公司有感情,之前他辞职10多天,在外工作不习惯又回来了。”她没想到回厂工作第二天,丈夫就在厂里身亡。
丈夫是个负责任的男人,这是雷秋华对杨三明的评价。十多年前,夫妻双双下岗,为了供女儿上学,夫妻都在外打工,杨三明机缘巧合进了包装厂,一直 在食堂工作,“在他的生命里,女儿和父亲的位置排在前,他辛苦赚钱就为了支撑这个家。”去年开始,女儿开始工作了,杨三明夫妻收入也近3000元,家中已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杨三明却在“日子越来越好过”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杨三明曾经向妻子透露过工作压力大,同事也证实,杨师傅一心扑在工作上,因此睡眠质量不好,“虽然和同事有小摩擦,但不至于不要命了。”
同事还说,杨师傅回厂后,发现他身体消瘦了,而且拿东西时双手抖动厉害,“我们还提醒他去看病,医院检查说没事,他却走了。”
尽管对丈夫自杀心存疑惑,但雷秋华和家人只能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和包装厂达成调解协议。8日下午,公司答应“人道主义补偿救助”一笔钱给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