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长沙雨花区东塘电信局体育馆都会迎来一批固定的球友,他们在这里奔跑、跳跃、挥洒汗水,运球、传球、上篮,球场上传来阵阵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和队员们不时发出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9月2日,长沙“星期三篮球队”队,不管是体型、力量、速度,还是技巧,给劲。

  这支球队有一个很特别的队名——“星期三篮球队”,与其余球队不同的是,队员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65岁,年龄最大的一名成员今年已经73岁了,堪称“老年版的灌篮高手”,而这支篮球队筹建于1970年,至今已有50年历史了。

  01

  成立源于计划经济逢周三停电

  9月2日下午4时10分,记者来到东塘电信局体育馆时,星期三篮球队的许多队员就已在此准备运动前的热身:一些球员在进行腿部拉伸运动,一些球员在做俯卧撑,还有一些球员在进行高抬腿跳。

  周新生今年68岁,是这支球队的创始人之一,算得上球队的“元老”。他告诉记者,球队的成立离不开一段历史。“当时我们一些人只有十多岁,在长沙南区的工厂工作。计划经济时期,南区每逢星期三停电。那时候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我们几个爱好篮球的人就选择在星期三休息这天打打球,丰富一下业余生活。”

  后来,这些爱好篮球的人慢慢组成了一支球队,还经常去到各个工厂,与别的球队进行比赛。“我们这支队伍的水平还算不错,别人问我们的队名叫什么,我们就取了一个队名,叫‘星期三篮球队’。”周新生说,由于成员的水平不错,队伍慢慢打出了名气,后来又陆续加入了很多爱好篮球的人。

  毛地就是后来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的。今年73岁的毛地,之前曾是湖南省男子篮球队的一名队员,后来又成了一名教练。“我在2008年从省队退役后,会在每周三下午固定在这里和他们一起练球,一起交流,现在已经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毛地说。

  02

  球队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组建一段时间后,成员都到了二十多岁的年纪,大家有的读大学,有的结婚,球队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在最低潮的时候,整个球队只剩下了10多名成员。

  “其实大家对篮球的热爱并没有放弃,只是因为单位工作、家庭生活等原因身不由己,不一定能在星期三聚在一起打球。”周新生说,即使如此,队员间平时还保持着电话联系,在球队与别的地方的队伍打比赛时,一些因事不能上场的球员还会发来祝福短信。

  同时,周新生还告诉记者,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之前星期三篮球队的队员打球的场地也不固定,经常辗转多地。“我退休前在长沙市一中教务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队员们都会在周三下午来一中体育馆打球。”周新生说。

  进入2010年后,球队成员陆续退休,大家的空余时间多了起来,打球场地也由多地辗转逐渐固定在东塘电信局体育馆。“我们大部分人住这附近,从家到这里都很方便。”周新生告诉记者,退休后,球队人数慢慢恢复到了30多人,现在则有40多人。

  从1970年到2020年,“星期三篮球队”走过了50载春秋。“长沙市有很多支业余篮球队,但是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就这一支球队。”李界选也是其中一名队员,他从12岁开始打球,打了近60年。他说,每天跟着大家伙打球,不仅感到十分快乐,身体也变得更好了。

  03

  不少队员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谈及从打球中收获到的东西时,成员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以球会友”。“这个队伍的氛围非常好,我们在打球之余,还会相互交流生活与养生方面的内容。”毛地说,大家都是经历过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的时期,那时候体育活动就是队员们的寄托,在每次打球的过程中,大家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

  “我们都退休了,有些人还在家带起了孙子,但是在周三这天,我们一定会给家里人请个假,一起打打球,出出汗,活动活动筋骨。”周新生说,大家每周就像盼望一个节日一样,盼望星期三的到来,所以虽然走过了50年,星期三对于大家来说,依旧意义非凡。

  记者了解到,不少队员都会把球队当成第二个家,而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见面。“我们因为对篮球的热爱走到一起,打了这么多年的球,彼此的感情都很好。”周新生说,退休后,成员们每年都会组织春秋游活动,“还可以带家属哩!”

  这些退休的老人们,有的虽然头发灰白,但身姿依旧矫健。在中场休息之余,毛地还表演了几次“三步上篮”,每次篮球都正中篮筐,引得众人喝彩。“都说到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延年益寿,每次打完球我都很愉悦,身体机能更好了,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挺值!”毛地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