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彭国平博士(右)。湖南农业大学彭国平博士(右)。

  红网时刻9月6日讯(记者 黎鑫 通讯员 吴志平)近日,在湖南农业大学彭国平博士的带领下,怀化康缘农业有限公司与广州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销售协议,前者将为后者销售200吨300余万元的茯苓药材。

  自2015年带头成立道地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与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以来,彭国平始终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并积极为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答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茯苓生产、加工基地,有着“中国茯苓之乡”的美誉。然而,茯苓加工一般在多雨高湿季节,传统的晒干或烘干方法很容易使茯苓产品发生霉变和开裂。

  “茯苓的无硫加工困难,一直是制约当地茯苓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彭国平透露。

  今年年初,经过6年艰苦攻关,他和汪启明教授带领的茯苓无硫加工技术攻关课题组,终于研发出茯苓无硫规模化加工技术,一举攻破了千百年来茯苓干燥加工过程中需要熏硫处理的痛点问题。

  这一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茯苓的品质问题,为茯苓的精深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同时通过提高茯苓初加工成品的品质,进而提高了茯苓加工产品的价值和效益,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科技为产业赋能。

  同时,自2010年以来,彭国平团队长期在隆回县金银花产区开展技术服务,先后攻克了金银花“北药南种”“无硫低温干燥”“高产高效栽培”“金银花立体栽培”“基于物候学预测金银花白粉病防治”“干花低温贮藏技术”等关键性技术,开发出了“低温花”“茶用金银花”等畅销产品。

  “以前这里的金银花用开水冲泡,茶汤是绿色的,没人敢喝。”彭国平说,目前隆回县的金银花一年可产销万余吨,创造价值超亿元。

  同样是在邵阳隆回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牙百合的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的“3+1”种植模式让种植户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怀化、永州甚至广西等地去拓展种植基地。

  为了改变龙牙百合无性繁殖、连作障碍、病害严重的缺点,2016年,彭国平带领百合科研团队开启了长期技术攻关。通过水旱轮作改变百合种植模式,彭国平大大缩短了百合地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百合地的使用效率。

  “我们的宗旨就是为广大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帮助更多的人脱贫增收。”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彭国平说,他计划研发储备一批高效益的项目,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重点进行大中药材的精深加工,为塑造湘字号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