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杨远寿在检查自家的红薯地8月13日,杨远寿在检查自家的红薯地

  几天前,57岁的杨远寿在自家的后山上发现了几十年未见踪影的野猪。不同于原来采用的“猎杀”等手段,他用一种气味浓烈的无害药品与野猪“斗智斗勇”。

  杨远寿生活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扶车村,这里位于雪峰山脉之中,森林密布,溪河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时常有野猪、狐狸等动物出没。但在杨远寿的记忆中,四十多年前的家乡是另一个模样。

  “小时候我们天天上山去砍柴,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根本没有动物。”杨远寿说,过去,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不强,“如果发现了野猪,就打来吃了”。

  随着退耕还林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绿色重回山脉,生物多样性又丰富了起来。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显示,20年来,中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

8月13日拍摄的遭野猪破坏的红薯8月13日拍摄的遭野猪破坏的红薯

  “山里变回‘原始森林’了,野生动物也就出现了。”杨远寿说,第一次发现有野猪出没时,是看到了自家的红薯地有被翻开的迹象。他特地询问了村里的老人,得知野猪通常在晚上或者清晨下山活动,于是第二天早上六点,他就上了山。

  “一走到红薯地,就看到了一头红毛野猪。我知道这是保护动物,不能打,就丢了个石块,吓一吓它。”杨远寿说,虽然赶跑了野猪,但也要想办法让它不再破坏农作物。杨远寿在集市上买了一种名为“虫鸟避”的药品,气味浓烈但是无害。

  在自家红薯地里插下一根绑着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药袋的棍子后,杨远寿冲远处的山林挥了挥手。“别来了。”他念叨着。

  在60公里外的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牛皮寨村,55岁的罗尚权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山上的野猪有时会吃掉农民种植的玉米,还在水稻田中洗澡。罗尚权找到了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寻求办法。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罗尚权和其他村民自发组织了巡逻队,采用敲锣、击打竹筒、放定时鞭炮等方式,在不伤害野猪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驱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老百姓生活的环境。”罗尚权说。

  “生态变好了,每年村民反映野猪下山的次数有20多次。”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张建文说,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拍摄显示,野猪、林猫、豹猫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与人类打交道的次数也变多了。

  对于农作物遭到破坏的农户,保护区会根据受损面积,按照市场价格做出相应的补偿。

  “村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了,国家也规定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的相处会越来越和谐。”张建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