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洞庭湖腹地的益阳市南县,是湖南传统农业大县。过去,这里的稻米品质不高,为了争夺市场,米厂之间大打“价格战”,每斤大米顶多卖两元,利润只有一两分钱。

  但“稻虾米”给这个“鱼米乡”带来了转机。

  2015年,南县开始选育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优质稻品种。每年春天将小龙虾的虾苗投放到田间,初夏时节收完虾,再种一季水稻。“小龙虾+优质稻”的模式,让一亩稻田的年平均收入超过3500元,比过去翻了好几番。2018年,“稻虾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全县稻虾种养规模达到55万亩,年产小龙虾10万吨,“稻虾米”25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将“稻虾米”看成是这个洞庭湖传统农业大县转型的“起跑器”,那么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则让南县在大路上走得越来越稳。

  “这个‘南县稻虾产品质量监管追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三确两检一码’,还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湖南助农农业科技有限发展公司总经理廖娟打开自己的手机App,向记者介绍起这款“神器”。一袋米、一盒虾产自哪块地、是什么品种、施用了哪些农业投入品都一目了然,为了保证吃得安心健康,每件产品还要经过出厂自检和监管抽检两道关卡。消费者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以上信息都能即时获取。

  对于政府来说,具备“唯一性”的二维码中包含的信息既能起到防伪标识的作用,还能被用来分析产品在哪些地方更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企业上传到平台的数据是湖南省农科院、水科所进行土壤监测和品种改良的重要依据。

  “种田养虾再也不能用以前的老办法了。”在南洲镇南山村的高标准产业示范园里,顺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顺祥指着用不同色块标注的规划图向记者介绍。示范园总面积达1.1万亩,共被分为27个“围”,里面不仅有需要将近300名工人的生产区,还有用来进行科研的种质保育区。“我们在这里种植了280个品种的水稻来筛选最佳品种,每年还要到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和洪泽湖去采集虾种回来繁育。”周顺祥说,比起虾的吃法,更关心虾的“活法”,是一个现代农民的“基本素养”。

  “最迟明年7月,我们就能建成‘稻虾班车’系统。”南县城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强介绍,目前当地的物流是以乡村或合作社为单位的零散式物流,体量小、成本高制约着产业做大做强,“班车系统”建成后,不仅能将运输成本降低一半,还能以“装满即走”的班车模式,直达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实际上,早在2018年12月,27款南县“稻虾米”就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农产品展亮相,5家香港经销商当场就与南县米厂签订了200吨采购协议。

  南县金之香米业销售总监王敏至今还记得当时参展的情形,刚开始,展台前的人并不算多,王敏当场煮出一锅“稻虾米”后,大家立刻就被香气吸引过来了。不到10分钟,带去的大米就以每斤20港币的价格被一抢而空。从香港回来后,他们开始在插秧、收割等重要农事节点,积极参与县里组织的各种美食节、直播秀。去年,又在全国开通了70家“智慧门店”。借助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了解区域消费者的口感偏好,然后向门店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打造“爆款”。

  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也紧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走进直播间成为“网课主播”,用现代化的农业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今年春耕期间,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童中全一个月内做了5场公开课,累积有超过50万人次收看。网络、微信、手机App这些“新农具”传播的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技术,更是现代农业的理念。

  今年2月,南县人民政府出台专门指导意见,确定今年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的目标。虾肥稻香、百姓富裕的画卷已在这个“洞庭鱼米乡”展开。(记者 周勉 长沙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