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2月7日讯(记者 张兴莎 通讯员 李合锋)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因此大家近期出门都会佩戴口罩,但是否都是科学规范地佩戴,是否真正起到了有效防护呢?

  为此,红网记者专访湖南省疾控中心主管医师张恒娇,专家表示口罩的使用原则是科学合理使用,不盲目使用,不过度防护。

  记者:市面上口罩种类繁多,如何选择?

  张恒娇:市面上的口罩包括普通棉布口罩、带呼吸阀的普通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普通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无法起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不建议佩戴。

  其实一般的情况下,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才需要用到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

  记者:什么情况下,或者在什么场合需要佩戴口罩呢?

  张恒娇:佩戴口罩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或者居家,这种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况,则不需要佩戴口罩。只有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比如,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在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在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都应佩戴口罩。另外还有远距离出行人员,也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

  记者:怎样正确佩戴,气密性怎么检查?

  张恒娇:使用口罩时应保持口罩清洁,使用前进行气密性检查。用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感觉口罩略微有鼓起或塌陷,若感觉有气体从鼻梁处泄漏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感觉气体从口罩两侧泄漏进一步调整头带位置。

  在戴口罩过程中,要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戴口罩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面,内面应该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一端为鼻夹应朝上。

  记者:摘口罩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张恒娇:在摘下口罩时,手不要接触到口罩外侧面,如果是系带的口罩,要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然后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或挂耳的带子把口罩摘下,处理完口罩后应洗手。

  记者:口罩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吗,怎么判断口罩的寿命?

  张恒娇:口罩表面涂抹、喷上酒精看似消毒了,其实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因此,口罩肯定是不能重复使用的。

  不管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效的,需定期更换。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口罩: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口罩受污染,曾使用于病房、实验室、与病患接触时。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也不要过度频繁更换口罩,一般没有出入人员密集、医院等特殊场所,一个口罩可以用四小时。

  记者:在什么情况下,口罩可以重复使用,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能重复使用呢?

  张恒娇:口罩重复使用要注意这个“三要三不要”。只能重复佩戴自己使用过的口罩;每次使用后,可将口罩置于清洁、干燥通风处,或单独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避免被污染;要适当控制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过多。不要重复使用的口罩包括:戴口罩去过医疗机构,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者、疑似或确诊病例;口罩被血液、鼻涕等污染,或变脏、有异味;口罩出现破损或变形

  记者: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张恒娇:我们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疑似病人和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