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视觉中国△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法制日报》昨日披露,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购买语音包,包含图片、视频等,利用社交软件,假扮美女交友,通过撒娇、卖萌、装惨等方式,骗取受害者的红包、转账。一旦被发现便迅速拉黑,再寻找下一个 “ 猎物 ”。

  在此,姑且将这一行为称作移动互联网 “ 美女 +” 骗局。微信用户尤其是其中的男同胞,对这一诈骗形式或许并不陌生。常见的情形是,面容姣好、声线迷人,打着推销茶叶、奢侈品幌子的 “ 萌妹 ”,或娇滴滴地叫上几声大哥,或泣诉几句 “ 家庭变故 ”,便有人怜香惜玉,捂不住微信上的 “ 红包 ” 和 “ 转账 ” 键了 ……

  不法分子利用 “ 美女 +” 实施诈骗屡屡得手,是在 “ 黑科技 ” 日新月异,造福大众的前提下,出现的一种逆向而行的社会现象。我们认为,有这么几个问号需要扳直:

  其一,“ 美女 +” 诈骗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扩散的。首先,以行家自诩的若干网友,课语讹言,组团忽悠拉进来的 “ 新朋友 ”。一旦时机成熟,“ 萌妹 ” 们便故作羞涩状闪亮登场。在与其嗲声嗲气的聊天中,一些人动了恻隐之心,以致昏昏然沦为任人收割的韭菜。所以,某些上当受骗者不妨扪心自问:面对 “ 萌妹 ” 们的媚笑与虚言诉说,为何立马不能自已,甚而送肉上砧板?

  其二,报道称,在一些 QQ 群里,30 元就可以购买女声语音包,其中包含 2000 条语音,同时免费赠送生活照和视频。也就是说,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音像资料,在社交媒体上杜撰出种种 “ 美女 +” 剧本,以貌似浪漫的偶遇、悲情十足的桥段,勾人魂魄,博取同情,请君入瓮。从技术层面上说,甄别这类制贩虚假音像资料的 QQ 群和电商,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平台及时进行跟踪、警告,对情节严重的果断作出封号处理,情况又将如何?

  其三,通过买卖语音包非法牟利,触犯多部现行法律,可以用刑法中的诈骗罪予以惩戒。然而现实中,由于涉及的钱款一般在数百元之内,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主动维权,也懒得向执法机关和平台举报。这就间接衍生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迹象,即由于违法成本偏低,“ 美女 +” 诈骗存在病毒般蔓延的可能。在此境况下,倘若监管前置,综合执法,顺藤摸瓜,莫非还斗不过隐藏在网络后面的宵小之徒?

  总之,在斩断买卖女性社交语音包黑色产业链过程中,需要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不为虚拟的美女所动,努力提高维权意识。更重要的是,期待平台与执法部门无缝对接,用大数据击垮 “ 美女 +” 之类新型犯罪。

  (来源:潇湘晨报/评论员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