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成就湖南的历史拥抱

  ——热烈祝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

  (一)2018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湖南开放强省建设迎来新的历史契机,这是一次惠及湖南半壁江山的历史拥抱。我们在此表示热烈祝贺!

  作家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就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而言,同样如此。关键节点的机遇,得之则昌,失之则衰。抓住一个机遇,就会迈上一级台阶;错过一个机遇,可能落后一个时代。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就是湖南发展不容错过的重大机遇。如何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转化机遇,历史期待我们作出回答。

  (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把握机遇,首先取决于思想认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有着怎样的特殊背景?在全国发展棋盘中又有何意义?对湖南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都需要从思想层面弄清楚、看明白。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范围内涌动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信息流、人员流,如湘江之水,挡也挡不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战略之举、关键抉择。

  拥抱更加开放的时代,需要更加开放的湖南。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的特殊节点,国家批复设立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用意不言而喻。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无疑属于这样的年份。

  今年以来,自年初新年致辞发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到4月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 ,再到前不久视察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上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和要求的就是,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从这个角度审视示范区的获批,其意义不止于一时一地,更多地具有了“国家意义”“国家使命”,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标志,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再探路、再试水的时代重任。

  具体到湖南,示范区的获批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开放强省提供了“跳板”,不啻于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引爆点”。

  湖南是中部内陆省份,既不靠边又不沿海,开放是湖南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湖南从更大范围谋划和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从内陆省份向开放强省转变。尤其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全省6个市州,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分别占全省57.2%、31.7%。把超过全省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湘南湘西建设好了,对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撬动作用可想而知。

(三)战略安排鼓舞人心,蓝图规划催人奋进。

  (三)战略安排鼓舞人心,蓝图规划催人奋进。

  示范区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行军图”,宛如“大写意”一般勾勒美好未来,亦如“工笔画”一般精谨清晰。

  示范区建设的“大写意”,体现为顶层设计的“登高望远”。《总体方案》从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了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战略定位。从定位来看,就是要建成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从目标来看,对应了三个节点:到2020年,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5年,示范区基本建成;到2035年,示范区全面建成。

  示范区建设的“工笔画”,体现为行军路线的“细致入微”。这条“行军路线”既有目标指引,又有方法指导。从目标指引看,就是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开放体系完善、区域协同联动、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从方法指导看,就是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协调发展,推动区内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承接和错位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不断推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区域联动、共享发展,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到底,示范区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成为中西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引领区。

  无疑,这样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不仅凸显了示范区“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更赋予了高质量发展“试验田”的责任使命。

  (四)“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实施;机遇已然降临,重点在于抢抓。

  机遇感强不强,机遇抓没抓住,要体现在因地制宜用好机遇上。最根本的是,要把示范区建设摆到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中进行谋划、思考和推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殷切嘱托我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部”,是“跳出湖南看湖南”的战略运筹,也是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参照坐标。事实上,示范区的获批,为湖南坚持“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做好“过渡带”怎么过、“结合部”怎么结的文章准备了现实途径。

  “过渡带”怎么过?就是要发挥“聚集效应”、避免“过道效应”,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后,通过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将有力推动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湘南湘西聚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以示范区为抓手,既拓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领域,又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合作联动,进而实现在促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赢发展上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可以这么说,抓好了示范区建设,“过渡带”就会成为“黄金通道”,而非雁过无影的“临街过道”。

  “结合部”怎么结?关键在于借助示范区建设平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大经济带”好的改革开放措施“结合”用好,在注重结合、深度整合、有机融合中赢得优势。从沿海开放经济带来讲,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都有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也是省委提出“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等开放行动的考虑基点。从长江经济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更明确,要建设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湖南96%的区域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基本覆盖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抓住了“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做好了“过渡带”“结合部”文章,就抓住了示范区建设的“牛鼻子”,就能真正落实好《总体方案》明确的具体要求。

  (五)现代区域经济学认为,资源禀赋、集聚经济和转运成本是决定现实区域经济差异的基础。“优势”是区域的“资产”,劣势是区域的“债务”,区域发展取决于“资产”能否胜过“债务”。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湖南6个市州、3234万人口的区域,经济规模达1.1万亿元。相比沿海,这块区域存在明显的发展“势差”;较之西部更广大地区,示范区又是西部腹地的“前沿”。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要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一个必须借助的桥梁。桥梁纽带的地位,就是示范区建设的最大“资产”。

  如何激活这个“资产”,重中之重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湖南以新旧动能转化为核心,扎实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实体经济两篇文章,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能不能当好“领头雁”,事关示范区未来发展,也关乎示范区能不能建设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从国际经验来讲,后发展地区的经济起飞,往往需要借助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的机遇。比如,美国经济在立国之初,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部强、中西部弱格局,后来其中西部发展为全美制造业中心,主要也源于承接了东海岸区纽约、波士顿等区域的产业转移。包括美国相对落后的南部地区能发展为三大工业区之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始,不失时机地承接了东北部及五大湖区产业和人口转移。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深入发展,我国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这符合经济规律,体现了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趋势。有研究显示,未来三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有近25%的企业有异地投资或搬迁计划,国际上新一轮产业转移也正在寻求“出路”与布局。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示范区建设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积极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努力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

  承接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是有方向、有重点、有选择的承接。这需要我们瞄准前沿领域、聚焦重点行业,积极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部分领域引领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通过招大引强,深化与沿海地区的人才、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对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承接也不是“一刀切”,是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的承接。结合示范区6市州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像装备制造、有色精深加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多地向郴州、衡阳等地的产业园区转移,像生物医药、纺织轻工、优势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则可以向永州、邵阳、怀化、湘西等地的产业园区转移。

  (六)“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的一句话。

  “承接产业转移,不能靠比优惠政策,而要靠比营商环境。”这是李克强总理今年6月在湖南考察时的叮嘱。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固然是一块“金字招牌”,但这块“金字招牌”的光泽必须靠优化营商环境去擦亮。对示范区建设来说,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

  这些年,我省无论是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还是引进“三类500强”企业,营商环境都是第一位的。示范区建设同样如此,只有让投资者来得放心、留得安心、过得舒心,产业才会源源不断地眷顾湖南。否则,资本、项目、技术等只会与我们插肩而过、花落他家。

  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再走过去减税让利的老路,不能走拼资源、拼政策换取外商投资的青睐。最需要的是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营造持久的吸引力。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领导重视就是领导服务、领导关心就是帮企业省心的理念,以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从更深层面言,关键要靠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打造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这是一场涉及观念转变、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利益调整等领域的深刻改革。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势也要谋子。抓工作,既要抓“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工作,也要善于“弹钢琴”。

  示范区建设重点是承接产业转移,首要任务是优化营商环境,但抓好深化开放合作、建好承接平台、提升承接能力、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工作同样重要。只有对照《总体方案》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抓到位,示范区建设才能真正有力有序推进。

  比如,深化开放合作,如何借助示范区这块招牌,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拓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与东部地区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定准思路、细化措施。

  比如,建好承接平台,示范区内布局了众多园区、开发区,已有2家综合保税区,拥有若干铁路口岸、公路口岸、保税仓等功能性平台,建设并运营了“五定班列”等等,如何让这些平台放大效应、释放效能、形成合力,也还需要我们从政策措施、区域联动等方面想办法、推改革。

  比如,提升承接能力,需要进一步在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高能源保障水平、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体系上下工夫。

  比如,推动绿色发展,湘南湘西不少地区,属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尽管生态优势明显,但贫困程度相对比较深。如何把产业转移政策与精准扶贫政策、生态保护政策衔接起来,把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结合起来,对于抓好示范区建设影响深远。

  这些,都需要我们综合施策、统筹兼顾。哪一个方面存在“短板”,都将影响整体功效的发挥。

(八)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八)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哲人也说:“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意味着党中央、国务院给湖南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主题已定、方向已定、任务已定,但用什么体裁和方法来表现,用什么行动和措施来落实,完全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某种意义上,抓住机遇,取决于把握和运用机遇的眼光、智慧、能力与行动。

  这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示范区6市州广大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动员、抓落实、抓推进。对照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承接重点、布局重要项目、落实保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压力,扎扎把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九)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开放强省的历史契机,需要我们用奋斗去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