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他们在这里组建家庭1978年,炎陵县龙溪乡25岁的李卫华(化名)出现了牙疼的症状,村里医生认为,他患上了麻风病。为了避免传染,李卫华被送到龙景山麻风病院进行治疗,从此他就留在了这里。不过,记者见到李卫华时,并没有从他的身上看出因被麻风病感染而造成的明显痕迹。

  1981年,炎陵县船形乡的罗英兰(化名)因脚部溃烂,被诊断为麻风病。由于发病迅猛,她很快被送到了龙景山麻风病院。经过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在“村里”,同病相怜的病友有些发展成了知己、恋人。1981年,时年27岁的罗英兰和28岁的李卫华有了他们的孩子。

  “女儿身体很正常,现在在广东打工。”李卫华说,虽然他们两口子都被诊断为麻风病,不过并没有传染给女儿,两口子的身体也还算健康。今年春节,他和老伴回到了老家,女儿也从广东回来一起过年。直到大年初十,女儿返回广东后,他们老两口才重新回到“村里”。

  正因为李卫华身体状况一直还不错,他也成了病友们口中的“村长”,有能力配合医护人员参与对病友的管理。如今,他每隔几天就会骑摩托车下山,为“村里”采购生活用品。因为经常要下山,他特意嘱咐记者,不要刊登他的照片,以免影响他的工作。

朱品兰的手指已经完全溃烂脱落朱品兰的手指已经完全溃烂脱落

  留守要继续为病友服务下去51岁的宋邦忠就出生在“村里”,不过他并不是病患,而是所里的医护人员。

  “我的父亲以前就在所里做后勤,所以我是在所里出生、长大。”宋邦忠算得上是所里目前资格最老的工作人员,从1984年开始,他就在这里工作。那些长期滞留在医院里的病友,就是他口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当时还有几个学医的年轻人和我一起分到所里,因为怕找不到女朋友,所以没干多久就走了。”宋邦忠说,一开始他只是跟着父亲在所里做后勤工作,直到1988年才决定学医,并立志要回到所里为病友们服务。

  宋邦忠也没有因为这份工作而找不到女朋友,在学医归来几年后他就结婚了。“医生是个很光荣的职业,妻子并没有在意这些,相反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宋邦忠表示,目前所里还有23位病友,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个“村落”就将消失。不过,他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继续坚守下去,为病友们做好服务。

  提醒近十年来仍有新发现病例“目前病友中年纪最大的已89岁,最小的也有63岁。有的患者住院时间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李小发介绍,由于这些病友长期离家,很多人已经无法再回家。比如院里的朱品兰今年74岁,1962年就已经入院接受治疗,在院时间已经长达52年。

  李小发说,从2014年起,住院麻风病人的生活费每月已提高到550元,并每月发放一桶油、一袋米。医药费也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助,每人每月门诊医疗费300元。虽然许多住院麻风病人已无至亲或与亲人很少联系,与社会相对隔离,但通过医务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据悉,近十年来,我市仍有新发现麻风病人,分布在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芦淞区等地,其中年龄最小的发病患者是名12岁的女孩。但是,大部分病人经联合化疗两年后得到治愈,恢复劳动力。上述的12岁女孩,今年还考取了重点大学。

  据医生介绍,麻风病虽然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但并不可怕,不仅能够治愈,而且只要早发现,及时治疗,就能恢复良好。

  (株洲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