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法的战友将烈士遗骨安葬在六塔山。张友亮 摄王新法的战友将烈士遗骨安葬在六塔山。张友亮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 通讯员 李飞

  深秋时节,大山深处的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到处果实累累。记者在村民带领下,登上该村海拔1200多米高的六塔山上的“山河圆”烈士陵园,被映入眼帘的景象震撼了:开阔的山地上,立着一块巨大青石,犹如一头昂首雄狮,青石正中镌刻着“祖国不会忘记”6个醒目的红色大字;青石背后,68座红军烈士墓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开满朵朵白花的油茶林中;烈士墓前,一束束还散发着清香的野花,寄托着当地百姓的绵绵思念。

  人们很难想到,修建这些烈士坟墓的,竟是一位与石门素昧平生的河北人。燕赵多义士,慷慨传古今。这位燕赵义士与薛家村有着怎样的奇缘?68座红军烈士墓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反扒英雄蒙冤入监狱,人大代表挺身伸正义

  这位燕赵义士名叫王新法,从军14年,1982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在石家庄市公安局内保处。

  王新法性格耿直,办案较真,无形中得罪了一些人。那些年,当地盗窃案频发。最多的一年,王新法带领“反扒小组”,在公共汽车上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就有200余名。因此,王新法被当地媒体誉为“反扒英雄”。但1987年,王新法在侦破一起盗窃案时,两名犯罪嫌疑人却反咬一口,使他以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关进看守所。

  在王新法羁押期间,石家庄市新华区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两次开庭审理,都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驳回。然而,在人为干预下,1990年4月,王新法还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随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从羁押到判刑,王新法在看守所度过了近两年时间。判决那天,自然也就刑满出狱。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王新法多次上访申诉。曾为王新法免费辩护的北京求是律师事务所两名资深律师,见他多次上访无果,便好心劝他等待时机,先谋个生路解决温饱问题。此后,王新法摆过地摊、开过货车。有了积蓄后,他又与人合股在山西开煤矿。

  经历生活磨难的王新法,虽然赚了不少钱,但他没有放弃上访申诉的机会。2008年5月,北京奥运会举办前,王新法作为重点人员,成为了石家庄新华区合作路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曾德美的包保对象。

  曾德美原是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的一名民办教师,1988年随军来到石家庄,2007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接受包保任务的第一天,曾德美就来到王新法家了解情况,做其思想工作。

  曾德美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大代表。她在翻阅王新法的材料中,感到这个案子有纰漏。在走访有关当事人后,她更加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冤假错案。“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好人蒙屈,生活在阴影当中。”

  王新法的战友们知道情况后,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两个做律师的战友也从外地赶到石家庄,与曾德美一道,促使法院启动再审程序。2012年1月11日,是王新法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石家庄市人民法院撤销其原判,宣告王新法无罪。

  冤案虽然澄清了,但在恢复王新法公职和党籍时仍遇到阻力。通过包保,曾德美对王新法的人格、人品有了进一步了解,她知道,王新法把党籍视作自己的生命。于是,曾德美奋笔疾书,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最终得到了当地省委领导批示。

  2012年9月25日,石家庄市人事局批复恢复王新法公职,并补发64万元工资。一个月后,市直工委批复恢复王新法党籍。王新法的爱人孙景华也是个退伍军人,她清楚地记得,那天王新法迫不及待跑到单位,缴了3个月党费。

  回到家里,王新法像孩子找到了娘似的,喜极而嚎啕大哭。孙景华说,他们相濡以沫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老伴落泪。

  千里来湘走上扶贫路,携手乡亲修建烈士墓

  2010年6月,曾德美回老家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探望生病的老母。出于对这位人大代表的敬重,王新法退休在家的妻子孙景华执意跟随同行。返回后,孙景华对王新法说:“那个土家山村,山好、水好、人好,就是太穷了,是个省级贫困村,我们去帮帮他们吧!”妻子的想法,与王新法不谋而合。

  2013年7月,王新法刚退休,就和两个战友带着铺盖行李来到了薛家村,在曾德美家一栋闲置的旧木板屋里驻扎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了解,王新法感到,薛家村穷就穷在缺乏志向,精神无所寄托。有一次,村干部带着王新法踏勘六塔山时,向他讲述了83年前一个悲壮的故事:为掩护大部队突围,红四军一个连弹尽粮绝,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后退至“剪刀峡”绝壁顶上,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当时一些农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红军战士遗体,草草掩埋在村里的5个地方。

  这个悲壮故事,王新法听得热血沸腾。“请烈士回家,让乡亲们有个精神寄托。有了精神支柱,就没有改变不了的贫穷面貌!”想到这里,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在王新法这个老兵心头油然而生。

  回到村里,王新法将自己的想法向村支两委和盘托出:六塔山属村集体财产,319亩荒山一直闲置。不如在那里建一座烈士陵园,分成烈士墓和公墓两个区域,再栽上油茶,既绿了荒山,又可解决全村人吃油问题。

  此事在村里传开后,乡亲们感动了,纷纷表示支持。于是,王新法捐资12.8万元,买来红色绸缎、上好木料和3.5万株优质油茶苗。不到一星期,村里妇女连夜绣制了68面五星红旗;一个月里,村里的能工巧匠赶制了68副小棺材;村里男女老少不计报酬投工投劳,在复垦过的荒山上种上油茶苗。村民们也自发捐赠3000余株楠木、红豆杉、八月桂等名贵树苗,栽种到了六塔山。

  2014年3月31日清晨,68具装着烈士遗骨的棺木,上面覆盖着五星红旗,安葬在六塔山油茶树林中。

  薛家村岩石多、田地少,就连石缝里都点种了苞谷。受传统习俗影响,过去村里老人去世,都是葬在上好的田土里。如不改变这种状况,产业发展就没有空间。为此,王新法不知跑了多少腿、磨了多少嘴,动员大家将葬在田间地头的祖坟移到六塔山公墓区。一些乡亲看在眼里、闷在心里,谁也不愿带头破这个习俗。

  这时,王新法一个身患肝癌、在部队当大校的战友,得知其倡导新风不顺利,弥留之际再三嘱咐爱人,死后将他葬在六塔山,他要看到王新法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一些乡亲听说后流泪了,纷纷迁祖坟、葬公墓。

  昔日战友加入扶贫团队,“名誉村长”带来山村巨变

  王新法扎根深山扶贫帮困的消息传开后,昔日战友纷纷加入到他的扶贫队伍中来。从贴在板壁上的名单里,记者看到扶贫团队现有成员110多人。他们中有退役军人,也有现役军人、军人家属。曾德美也辞掉石家庄一家公司的高薪聘用,以“军嫂”名义成为团队成员。

  有了众人支持,王新法干劲十足。他拿出补发的64万元工资作为扶贫启动资金,并在居住的老木板屋门前,挂出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牌匾,正式成立了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

  薛家村6组水质含磷严重超标,村民饮水全靠老天下雨。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成为王新法团队首先要攻克的目标。为了寻找水源,王新法带领团队成员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岭,终于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动工那天,村委会主任贺顺勇也带领12个平均年龄达63.7岁的村民,加入施工队伍。只用25天时间,就修建起两个蓄水量均为5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了5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不仅全组19户村民饮上了洁净的山泉水,也解决了近100亩茶园的灌溉问题。

  村干部介绍,通水那天,村寨里像过年般喜庆。白发苍苍的田金玉老人用手捧着从水管里流出的山泉水,不断重复说:“这不是梦吧?这不是梦吧?”

  要致富,先修路。谈起修路,村里年过七旬的老支书林昌义动情地告诉记者,不到两年时间,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就带领乡亲们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还把村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要说他们办的实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大山。

  基础设施有了改善,王新法和他的团队把着力点又盯在了发展产业上。薛家村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好,乡亲们种植了近1000亩茶园,但茶叶基本靠原始加工,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过市场分析和专家“把脉”,王新法与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按专家建议,利用自然气候规避虫害,并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经检测,现在这个村有近300亩茶园做到了天然富硒、无农药残留。今年8月,王新法的团队与省里一所大学的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随着时间推移,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已深深融进乡亲们的心坎里。现任村支书覃道彪是个土家汉子,说话直来直去。“起初对王新法的到来,大家也没放在心上。一个外地人不可能长期在这穷乡僻壤坚持下去。经过接触,王新法确实有思路,是个干实事的人。”覃道彪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村里开党员大会,王新法讲了一些对村里发展的建议。会后,当过村委会主任、村支书的曾德平专门找到覃道彪,说:“他的话不要听,这个外地人点子多又霸得蛮,按他的搞法会累死。”没料一年后,曾德平被王新法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成了王新法的“铁杆粉丝”。茶园按标准化管理,就是曾德平带头把自家茶园作实验田的。尤其在修路架桥上,每次曾德平都带头响应,仅义务投工投劳就有60多个。去年12月,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王新法全票当选为“名誉村长”。

  南北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邹坤源见到记者,颇有感慨地说:“我从机关下到镇里工作不久,之所以选薛家村为联系点,是因为看到了王新法和他的团队扶真贫、真扶贫、扶好贫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看到了移风易俗给这个村带来的新风尚,看到了精准扶贫给乡亲们带来的实惠。前几年,这个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去年达到了3000元。增收1000元,对这个贫困村而言实属不易。活生生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萌发了致富的梦想。”

  在薛家村,乡亲们对王新法的敬重溢于言表。记者跟随王新法实地察看一座新建的桥梁时,不少村民围拢过来,关切地问这问那。68岁的陈文贤老人见到王新法,先是一个拥抱,然后嘴里不停念叨:“几天不见,好想你呀!”一位名叫白芳梅的老大姐还拉着王新法的手,不停地问:“生活习惯了吗?你不会把路和桥建好了就回老家吧?大家舍不得你啊!”面对这些淳朴、善良的乡亲,王新法也动了情。他说:“我在村里有一个家,百年之后还请乡亲们关照,在六塔山上再安一个永久的家。”一番风趣话,逗得乡亲们开怀大笑。

  王新法的事迹从大山深处传开后,人们被他的精神震撼了。前不久,有关部门将王新法提名为“中国消除贫困奖”候选人、“感动湖南十大人物”候选人。

  ■记者感言

  道义无价

  周勇军

  68座红军烈士墓背后的大爱传奇,折射出的是道义的光辉,其故事感人至深。

  道义,根植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更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曾德美挺身而出,为受到冤枉的王新法奔走呼号,既是出于一种责任,也是出于一种道义。王新法千里迢迢来到石门,扎根山村矢志扶贫,来回报曾德美的恩德,其实这也是一种道义。他的许多战友纷纷加入其扶贫团队,也是为王新法和曾德美的精神所感召,更是一种道义的聚合。

  这里所说的道义,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恩怨,对社会、对人民的大情大义,这种道义才会有感召人的力量。

  在薛家村采访,记者感触最深的是王新法说的一句话:“我到这个贫困村,帮扶的不是哪个人,而是集体。乡亲们都富裕了,那才是真正的富。”年过六旬的王新法,不仅用道义精神在改变着一个贫困山村的面貌,而且用行动践行着扶贫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诺言。

  这种道义的力量,一定能带来贫困山村的巨变。当前的扶贫攻坚战,需要王新法这种有道义的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