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著作等身,学生英才辈出
在永州12年,张京华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12年来,他发表论文共计200余篇,出版著作约15种,出版古籍点校10余种。《庄子注解》、《鬻子笺证》、《新译近思录》、《湘妃考》等诸子研究、湘楚文化研究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专著《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获2013年首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三等奖,《日知录校释》获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主办的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点校《庄子义海纂微》获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主办的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
他借助担任主编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平台,发表了大量有关舜文化、柳学、濂溪学和湘楚文化的论文,使这个二本大学的学报,一跃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他个人也成为2014年度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获得2014年度湖南省党和人民好教师的殊荣。
张京华的得意门生之一彭丹华,汨罗人,自湖南科技学院毕业后,在陕西师大文学院读硕士,迄今已有16篇论文在《中国图书评论》、《云梦学刊》等期刊发表,有4种古籍整理(1种已出版),1种诗选注,另有一部40万字的专著已完稿,并作为正式代表参加过4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她的这个成绩,放在任何985、211院校的本科生中去比,也并不逊色。”张京华不禁为自己的爱徒树起了大拇指。
中文系2012级学生王志芳原来是学校的预科生,在张京华的教导下,后成为国学读书会的一员,简直是个“书虫”,目前王志芳在全国率先研究明末女杰沈云英,公开发表3篇论文,写出了20万字的专著。“目前研究沈云英的,国内没人比得过她。她还学会了拓片、装裱等专业技术。”说起这里,张京华很是骄傲。
学校2010届毕业生、现四川大学博士生彭敏,在张京华教导下成为诸子研究专家和湖湘地域文化研究专家。
学生侯永慧、汤军、符思毅、欧阳衡明、刘瑞等相继出版了《九疑诗选》、《湘妃诗选》、《朝阳岩诗刻》、《零陵朝阳岩诗辑注》等专著,发表论文30多篇。
经张京华教授的弟子不下三千,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发表论文共计200余篇,出版著作约15种,出版古籍点校10余种。其中国学读书会会员学生历年来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36人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
湖南科技学院校长曾宝成在接受湖南教育网在线访谈时,曾无不自豪地说,“柳文化”是永州的标志性文化之一,科技学院有专门研究基地,代表人物就是张京华教授,他在这个研究方面发表了几十部专著。他有一个团队开展专门研究,具体研究到什么程度?国内几大高校研究柳宗元的,都来找他们指导。
为喜欢文史的青年们推荐10本好书
国家不少文件要求教授要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湖南科技学院只有本科生,这班本科生何其幸运,张京华带着国学读书会的学生们一同学习和研究,常在书海神游,与古人会心一笑;亦跋山涉水,展开文化考察和实证研究,在浩浩华夏文明的神秘殿堂前,初入门径,窥得堂奥。
入这个读书会,做石刻研究,或者做诗选注,做典籍整理,做湖南与越南的研究,得读多少书?张京华告诉记者,读书会的学习需要打下宽基础,经、史、子、集四部的书都要多读、知晓。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研究就谈不上。
9月8日晚上采访时,记者请张京华教授为喜欢文史的青年网友们开列一个书单,张京华欣然挥笔,写下下列10本书,以作为青年学子的最佳书目之一种介绍,同时也是张教授心中最值得推介给初学者们的一组文化知识书目。
这10本书是:《毛诗正义》,朱熹撰《诗集传》,王逸注《楚辞章句》,林云铭《楚辞灯》(彭丹华点校),《史记》(三家注),陆树芝《庄子雪》,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孔颖达《礼记正义》,《韩文起》,郭茂倩《乐府诗集》,还有一本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
好吧,以前学习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记者,看到这个书单,一阵头晕,顿生一种“文盲感”。普通中文系学生的学习,在上述多本经典中,也就是按照课本和大纲要求,选读过其中几篇十几篇的材料而已。
要够格作为张京华教授的读书会成员的有志青年们,喜欢中华文史哲的朋友们,请珍惜大好时光,找到这些书来翻一翻,研习一番,说不定就会有新的收获的。
撰文/本网记者 章仙踪 摄影/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