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成员在紫鹊界合影 本报记者 董晓楠 摄 采访团成员在紫鹊界合影 本报记者 董晓楠 摄
参观紫鹊界梯田摄影展 本报记者 董晓楠 摄 参观紫鹊界梯田摄影展 本报记者 董晓楠 摄

  (记者 肖建花、董晓楠 新化报道)在湖南娄底新化县紫鹊界,集中连片的万亩梯田,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层层迭迭,蔚为壮观。28日,“海外华媒高层走读大美湘西”采访团来到此行最后一站,感受紫鹊界梯田古老的农耕文明和古梅山的神秘文化。

  万亩梯田  天然灌溉

  2000多年来,古代先人荷锄攀爬,一锄一耙地垦出这片坡度最陡、海拔最高并拥有最原始最天然灌溉系统的梯田。据悉,紫鹊界梯田总共有20余万亩,景区内梯田8万余亩,即便核心景区之内,数量也达到2万余亩。

  令采访团惊叹的是,紫鹊界没有塘坝、水车等任何明渠灌溉系统,数万亩梯田全靠四季常流不止的天然自流泉水灌溉,旱涝无忧。据当地人介绍,这里从未缺过水,反而“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据专家分析称,这种独一无二的天然灌溉系统的形成,一是紫鹊界降水丰沛,水分充足,又常年云雾天气居多。二是茂密的植被对水土保持起了很大作用。三是,此地是花岗岩风化的沙壤土,疏松透水的性质让土壤像海绵一样,将植被拦截的雨水吸纳保存,而在底层,花岗岩密度大,像锅底一样,将水拦截不往下渗漏。

  “紫鹊界梯田不用人工浇灌,纯天然的生态平衡系统令人震惊,值得向海内外推介它的神奇。” 台湾《旺报》副总编辑孙玮芒赞叹不已,他还向当地建言,“可以借鉴台湾观光休闲农业方式发展旅游业。”

  梅山文化  神秘古朴

  娄底新化自古被称为“梅山”,这里“旧不与中国通”,苗、瑶等少数民族在此地长期生活,逐渐形成一种似巫似道,尚武崇文的神秘文化。宋朝新化建县后,随着汉族不断迁入,当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经过融合传承,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被现代学者统称为“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

  闭塞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土著“梅山蛮”彪悍、刚烈的性格,也产生了独特的方言俚语——“梅山山歌”。在恶劣环境下,“梅山蛮”狩猎、捕杀,抵御外敌入侵,形成刚猛狠辣的“梅山武术”。如今,新化作为全国武术之乡享誉全国。

  有当地“山歌皇后”之称的陈福云,为采访团演唱了新化山歌——《郞在高山打鸟玩》、《神仙下凡实难猜》等,山歌粗犷嘹亮,独具韵味。而东方文武学院老师、学生表演的新化武术,也让海外媒体人直竖大拇指。

  华媒访湘  完美收官

  新化县委书记向采访团一行介绍,随着高速拉通,二广高速、张怀高速的修建,沪昆高铁在县域内洋溪镇设站,未来新化特别是紫鹊界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新化旅游产业发展将跨上新的台阶。

  马来西亚《自由日报》社社长丘绍平建议,紫鹊界等景区要丰富夜间娱乐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并就服务提出更细致建议。

  新化紫鹊界是“海外华媒高层走读大美湘西”的最后一站,回顾六天紧凑的行程,华媒高层纷纷表示,通过短短几天时间的走访,湖南大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文化底蕴都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将会通过各自的媒体,在海外广泛推广大湘西,让更多人关注湘西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