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病是败血性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养鸡场中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鸡只饲养密度的增大,鸡支原体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本身不会造成大的死亡,但很难根治且容易复发,整个饲养期内病情往往处于时起时伏、时轻时重的状态。其严重程度和病程受发病日龄、继发和并发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成鸡感染时多呈隐性,死亡率很低,发病期间的种蛋孵化率下降,孵出的弱雏增多;雏鸡感染时死亡率较低,若与其它病并发感染,死亡率增高。此病在诊断上易与其它传染病混淆;若诱发其它疾病,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多变、寒冷的秋冬季节易发。鸡群密度过大、鸡舍寒冷、潮湿、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大、维生素A缺乏、疫苗免疫接种(尤其是潜在支原体的鸡群进行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活苗的免疫),均可诱导本病的发生。一般本病在鸡群中传播较为缓慢,但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较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本病易复发、易并发感染,常与其他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并发或继发感染,加剧病的严重性并使死亡率增高。发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差异通常很大,一般死亡率为10%-30%。
二、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0~21天,发病时主要呈慢性经过,其病程常在1个月以上,甚至达3~4个月,病情常呈现“三轻三重”的特点,即用药治疗时轻些(症状可消失),停药久时重些(症状又较明显);天气好时轻些,天气突变或连阴时重些;饲养管理良好时轻些,反之重些。
初期呈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腹泻,鼻液增多,流浆液性鼻液,部分病鸡鼻孔周围沾污明显,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摇头或发出奇声。严重时,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接近鸡群,可听到明显的甩鼻、咳嗽、气喘以及气管罗音,夜间声音较白天大,严重的呼吸罗音似青蛙叫。部分病鸡的眼结膜发炎、流泪、混有泡沫状分泌物,有些病鸡还呈蹲坐姿势,腹泻、排白色或黄绿色稀便。
三、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呼吸器官:鼻腔中有多量淡黄色混浊黏稠的恶臭味渗出物;喉头黏膜轻度水肿、充血和出血,并覆盖有多量灰白色粘液性或脓性渗出物;气管内有多量灰白色或红褐色粘液。病程较长时,气囊壁混浊、表面呈念珠状,内部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有时可见一定程度的脑炎病变,严重时,心包膜、输卵管及肝脏出现炎症。部分病例可见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严重时肝脏渗出的纤维蛋白将胸腔、心脏、胃肠道粘连在一起。
四、诊断
1、本病病程长,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呼噜、气管有罗音。个别鸡表现肿脸、眶下窦炎、在眶下窦外可形成大的硬结节,眼流泪(泡沫样液体)、眼内干酪物样渗出物,造成失明。产蛋鸡产蛋率轻微下降。
2、本病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鼻炎混和感染时,鼻汁增加、堵塞鼻孔,易发生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死亡率增高。
3、进行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法氏囊等冻干苗免疫接种易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为:免疫后2-3天鸡群出现长时间的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
五、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改善卫生条件,避免各种应激反应,使用SPF胚源的冻干苗。
2、疫苗免疫:目前败血支原体菌苗主要有弱毒苗如F36株、F(MGF)株、6/85株、TS-11株和灭活苗两种。
免疫程序:6-20日龄,支原体弱毒活苗点眼免疫。一般免疫一次即可,10-16周龄也可再用活苗补免一次。种鸡在开产前最好用油乳剂支原体灭活苗免疫。应注意:
(1)支原体活苗适用于早期免疫,在野毒感染之前建立良好的免疫力。鸡群发病以后再用活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2)支原体活苗不受母源抗体影响,可以早期免疫。免疫后,疫苗毒会定植于呼吸道和气囊上,不断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保护呼吸道和气囊粘膜的完整性。
(3)支原体活苗免疫后至少7天内不用对鸡支原体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4)与新城疫和传支的免疫时间要间隔5-7天,但可以和病毒性关节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免疫。
3、必须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防止继发和并发感染。
4、应从无支原体的种鸡场引进鸡苗,对新引进的种鸡进行隔离观察。
5、治疗
支原体可感染气囊形成干酪物,药物难以到达该部位。这一特性决定支原体可长期在体内存活,且容易复发。所以要坚持长期用药、轮换或联合用药。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药物,如百病消、泰乐菌素、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红霉素等,同时添加多种维生素。
对于中、小养殖户,可采用青、链霉素或卡那霉素肌注。5~6周龄,青、链霉素各5~6万单位/只;卡那霉素4万单位/只,一天一次肌注,连注3~7天。成鸡每天可增加一次喷雾给药(卡那霉素2.5万单位/只),疗效更好。
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坚持带鸡消毒,改善鸡舍空气质量有利于加速病鸡的康复。通风前将舍温提高1~2℃,以防感冒。
来源:通辽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