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米其林厨师在中国开店,越来越多涉及到国内餐饮,在一个星期内甚至可以4到5天都吃到米其林厨师烹饪的食物。与此同时,米其林星级饭店指南的出版机构继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之后,在内地推出了中文微博,似乎有意正式进入内地,准备展开评星工作。对于这种基于法餐体系的评星标准,中国内地的美食爱好者和餐饮业者又会持何种看法?针对中餐,是否又应该有一个“中国本土”的米其林评价体系的出现?
美食评论谁是权威?
每个人的味蕾都是独家的。也因此,有着悠久传统的米其林评星系统进入中餐评选领域,也引来中国老饕的好奇和疑问。在中餐界,米其林也能发挥其神秘魅力,给出权威评价吗?
食客们说,米其林出现的意义在于,它所给予厨师的荣誉和肯定能够驱使更多人投身其中,并为其品质负责,将美食赋予仪式上的意义。欧洲的米其林评星首先源自法国,后来渐渐蔓延至整个欧洲。意大利、瑞士、德国、西班牙都有众多的米其林餐厅。作为自身也有着深厚美食传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刚刚评星的时候也有很多老饕对此将信将疑(特别是西班牙菜向来以家常口味为傲),但米其林评星往往能迫使很多人更全面地考虑菜肴、环境和服务的整合。
西班牙厨师 Ferran Adria是全世界公认的先锋美食创始人,其西班牙的米其林餐厅El Bulli一年中只营业一半时间,其他时间用来研发。他的美食理念对于全球有着深远影响。不久前他还来中国做了题为“美食的现在和未来”的演讲。问及米其林的神秘之处,他介绍说:“米其林的神秘或者说是公信力来自其美食侦探,这些人都有着很高的职业操守,并不露踪迹。”在他看来,米其林评选进入中国内地将会是一个挑战,但也会带来惊喜。如果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餐饮文化,为什么说不?米其林秉承的美食标准其中还是有通用的部分:例如普遍的美食都需要有原料的保证,其烹调要尊重其原味而有自身的想法和特色。“但我知道中餐中有很多美味是平民的,因此我也会很好奇地关注米其林对于中国美食的评论。”
而中国老饕的代表人物沈宏非先生则觉得,米其林对中餐的评星要从多角度进行对比—国内的餐饮市场和米其林发源地相比,现在这个年代和米其林做这个事情的年代相比。他觉得美食标准要考虑到时空差异性,仅仅几个人关起门来评选,只能代表几个人的观点。“而且他们的星探也不可能活在真空里,现在的时代强调的是互动性、交互性,米其林传统评星方式显然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做法,那只能代表米其林公司和欧洲的传统,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品牌和文化传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