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衡阳>财经>正文

兰心雅素“变脸”大揭密第二期

来源:新浪衡阳2015年5月11日18:22【评论0条】字号:T|T

  ——脸谱奥秘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川剧变脸的渊源,这一期带你走进脸谱的世界。

  变脸之所以神奇炫酷,除了川剧大师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还归功于一张张五彩斑斓的脸谱。

  一、脸谱是怎样的?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最初的脸谱是纸壳面具,后经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的脸谱,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变脸绝技的飞速发展,制作脸谱的材料也发展成为现在使用的绸缎面料,极大的方便了演员的表演。变脸脸谱会选用一些不知名人士,包括侠士、鬼怪之类的造型,而人们所熟知的脸谱,如关公、曹操、包公等人物的脸谱一般不用于变脸。绘制变脸脸谱笔锋要锐利、粗犷,颜色对比要强烈,这样才能形成炫目的礼堂效果,在设色寓意的设计上,要以剧中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角色种类为依据,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鞭挞批判,或贬或褒,全都可以从脸谱色彩中反映出来。

  历史上并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因此脸谱全然成了川剧演员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法宝。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

1

  二、脸谱的特征

  川剧脸谱以颜色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调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为根据的。在川剧脸谱中,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的人物,如关羽、姜维;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如曹操。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或好勇斗狠而又凶残的人物,如单雄信。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在用色定调的前提下,在人物脸膛上勾画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们对剧中人物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批判鞭挞,其贬其褒都能从图案中反映出来。另外,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特也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动物图案的绘制需要完全符合演员面部肌肉的分布特征,不能过于繁琐或怪异。

  除此之外,川剧脸谱中还有用于表现剧中青少年任务造型、反映人物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特点的霸儿脸,以及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文字脸谱。

1

  三、脸谱艺术

  川剧舞台人物大体分为小生、旦角、净角(花脸)、生角和丑角五个行当,简称生、旦、净、末、丑。在一般情况下,小生、旦角和生角的面部化妆都是“俊扮”——也就是按照演员的本来面目,通过化妆技术给予美化,同全身的服装、头饰组成和谐统一的人物造形,显示出中国式的古典美。川剧的旦角(即剧中的女性),或渔妇、或媒婆,或丫头、或小姐,或夫人、或皇后,根据她们不同的身份,或梳“小头”(简丽的头饰),或捆“大头”(富丽的头饰),或戴凤冠。这就从视觉上给人区分出戏曲旦角头部装饰的简与繁、朴素与华丽、微贱与高贵的社会层次。剧中一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往往满头珠翠,五光十色,看上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旦角化妆如此,而男角却主要是以不同的头帽和服饰穿戴来表示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段,其中还有一种独具华夏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那就是脸谱艺术。

  在众多的川剧节目里,不仅有天真烂漫的丫头、妩媚俊秀的小姐、风流儒雅的秀才、大义凛然的志士、八面威风的将军、断案无私的青天,也有幽默风趣的艄翁、能言善辩的乞儿、不学无术的纨绔、贪赃枉法的父母官……。从脸谱艺术的角度审视,更使人感到兴趣的,可能要算五颜六色的花脸和笑料百出的小丑了。

  就说花脸吧,在人们熟悉的传统戏里,《封神榜》里的雷震子,《三国》戏里的关羽、张飞、曹操和董卓,《西游记》戏里的牛魔王,《水浒》戏里的李逵、鲁智深,《杨家将》故事剧里的杨五郎、焦赞、孟良、萧天佐,《包公案》戏里的包拯和王朝、马汉,《施公案》故事剧里的窦耳敦等等,在川剧舞台上绝大多数都是由花脸来扮演的。他们既叫“花脸”,就必然要画脸,这在戏曲术语中叫做“开脸”。演员开脸,并不像平常画画那样,可以随意用色,它们都是有一定的师承和谱式的,什么样的人物画什么样的脸,这些开脸的谱式就叫“脸谱”。脸谱艺术是我国民族艺苑里的一枝奇葩,它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脸谱的起源,戏曲史界多推由北齐时兰陵王之戴假面(面具)而始。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载:“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人歌曲。”亦即所称《兰陵王人阵曲》。清代川籍学者李调元在其《弄谱》中亦称:“世俗以刻画一面,系著于口耳者,曰‘鬼面’,兰陵王之假面也。”然而,面具还并不是“脸谱”,就通常概念而言,脸谱是直接绘在人的面部的一种图案。

  川剧的脸谱讲究“拟形传神”。所谓“神”,是指角色的灵气,当然包括了脸谱的魅力;而“形”呢,就是指具体的脸谱图案了。 川剧脸谱的图案,大多有一定的图形取向,从图案到色彩,它们或者夸张变形,或者对称写意,都十分注重象征性、写意性和装饰美,讲究笔简意远。就“拟形”而言,在数以百计的川剧脸谱中,民间传说里能够“捉鬼”的钟馗,额顶就画有一只蝙蝠,这是因为蝙蝠的“蝠”和“幸福”、“福气”的“福”同音,取意钟馗能给人间驱邪赐福,拔除不祥;招财进宝的赵公元帅,脸上则画有金钱图案;江湖人称“玉蝴蝶”的马骏,在几出不同情节的戏里,甚至出现几种不同图案的蝴蝶形脸谱;而长期受到民间尊重的包公的脸谱,大家就更熟悉了。还有人称“黑旋风”的李逵,他的脸谱以黑色为基调,间以灰、白,组成一幅表情刚峻的人面图案。以黑为基色,直观上给人以李逵皮肤黝黑之感,同时又寓示他的性格刚直。整张脸谱的构图,以“豹眼”为中,全用黑白相间的回旋纹向四周辐射,勾捺出李逵的鼻、额、颌,线条和谐统一,走向流畅,富于动感,寓意性地表现他平生浪迹江湖,漂泊人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旋风”。粗眉大眼下面的那张大口用红色涂抹,同黑灰色产生强烈的冷热对比,增加了这一人物的生气与活力。

1

  有趣的是,在川剧脸谱中,还有一种一半是本脸、一半是花脸的杰作,这种脸谱被称为“鸳鸯脸”或者“阴阳脸”。神话戏《菠萝花》里的猴娘娘,便是一半女脸、一半猴脸,同一出戏里的石应龙,又是一半红脸、一半绿脸;而《聊斋》故事剧《聂小倩》里的陈仓老魔,还是一半人脸、一半“鬼”脸。嗬,戏台上竟然也有这么些“两面派”,倒真是“世上有,戏上有”呀!

  作为中国戏曲艺术中最基础而又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川剧脸谱艺术,几百年来,由当初的化淡妆和勾绘简单脸谱的阶段,经历了许多代艺人的丰富和发展,川剧舞台的化妆艺术仍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五色缤纷的灯光照耀下,旦角头饰的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净角脸谱的斑斓彩争妍斗艳,必将使这个艺术的大干世界更加闪耀出中国古典美的迷人光辉。

  下一期,我们将为您解读变脸的深厚文化内涵与生活意义。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