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了都恼火
对于过度养生现象普遍的原因,67%的受访者认为源于“食品信任危机”;64%的人认为,是一些养生节目、书籍误导消费者;48%的人将原因归结为一些人“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
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执行副会长、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吴力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看过一些网站的养生栏目和养生书籍后,经常感到“很恼火”。
“有些养生知识太夸张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吴力克说,大家开始重视养生,是好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急功近利,走向了非理性的道路,所以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养生大师”走马灯似地粉墨登场,各种养生书籍一直稳坐各网站畅销书排行榜,有关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品开始削尖脑袋,往“养生”这个概念里钻。
吴力克指出,不少人过度养生,与一些商家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一些商家为推销产品,告诉消费者“你必须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必须如何才能更健康、少生病”,由此让一些缺乏医学常识的消费者,感到焦虑与恐慌。“商家那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很多养生保健品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很多人一听说吃蔬菜好,就不吃肉了。但人体必需的胆固醇和脂肪,需要从肉制品中摄取。”吴力克强调,民众在养生过程中要遵循“多样性”和“均衡”原则,不能听风就是雨。另外,大家要从正规、权威的渠道获取养生知识,不要听信“小道消息”。
北京市卫生局曾在2011年遴选出251名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并对外公布。这也是北京市首批经过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
不少人认为,在养生节目和书籍良莠不齐的今天,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但更关键的是,民众要养成理性的养生观,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