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春节老习俗渐成记忆 00后不谙习俗频犯忌讳

来源:长沙晚报 2013-02-17 09:35:32

本报讯(记者 岳霞 实习生 刘煊霖)在长沙工作近20年的山东人陈鲁宇早就把家安在了长沙,今年过年因为宗亲大会,带着读初一的儿子回老家过年。陈鲁宇说老家过年很重传统,礼节繁缛,“平常在长沙过年就很少讲究,基本上百无禁忌”,没想到旧传统跟新过法亲密接触这么几天,儿子竟然跟陈先生的父亲频频擦出火花,“火药味”十足。要不要赶紧跟孩子补补习俗课?陈先生这个春节过得真有点郁闷。

不谙习俗 00后频频犯忌讳

冲突从春节的第一顿饭——吃饺子开始。陈先生家乡饺子要煮得多,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一看到这个架势,陈先生儿子小陈同学赶紧礼貌地说:“谢谢,太多了,吃不完。”陈先生说当时老人家的脸色就不太好看,吃不完就是要剩,哪有退出来的道理。

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各有寓意。小陈同学吃到一个包了硬币的饺子,脸都绿了,赶紧吐出了,“这太脏了吧。”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觑。陈鲁宇连连批评起小陈同学来,可是小陈同学委屈了,他哪里错了?

吃完饭小辈们开始自己的活动,小陈同学拿着手机开始K歌,“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还没唱完,脑袋上就被爷爷狠狠地打了一“丁弓”,原来按习俗,初一绝对不能说“死”、“不”等不吉利的字,小陈同学又犯了忌讳。

习俗传承一代代打折扣

在长沙刘娭毑看来,00后小陈同学这样的错误实在难免,因为就像她这种50后都把老传统丢得差不多了。“我们小时候屋里好多规矩,年夜饭早上6点吃,先放鞭炮拜祖宗;初一晚上上坟送亮,要烧纸、鸣炮、叩头;年夜饭要做得有余有剩,剩菜吃到初三四;初一不倒垃圾不向外泼水……”

刘娭毑今年的年夜饭应儿女的要求,吃的健康菜,主菜就是鸡汤下青菜,菜量以吃光为止,号称“光盘行动”。那些带着年味的饮食文化悄然被健康时尚的饮食观念替代。

刘娭毑说她从父母那里继承的过年传统至少打了六折,她的儿女从她这里继承的又要打个狠折,“到我孙子这代,就更谈不上了解子丑寅卯了。”

老传统渐成记忆

要不要坚守过年老习俗老传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老市民对老习俗老传统的丧失颇感忧虑,“这些过年的讲究里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包含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也是情感和文化代代相传的纽带,不能再淡了。”在长沙已经生活了40年的退休教师郭志军表示,没有父母身体力行的践行影响,以后孩子都要从课本里了解怎么过年了。

而正在复旦大学读大一的舒佛觉得过年的传统习俗很多虽然合情,但是并不合理,没必要完全复制,“过年就是团聚,相守相聚就是最好的中华民俗。”

湖南商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教研室副教授李芊则认为老习俗少了,年味淡了,是因为选择更多了,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过年的方式,不再是统一的围炉向火把酒夜话,“中国节渐渐脱离了以吃为中心,成了休闲聚会的假期,相互祝福追求幸福的本质并未变。”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