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人均收入翻番 量与质并重

来源:湖南省社科网 2012-12-15 14:19:22
 郴州市社科联主席——陈忠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也是首次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新目标关乎民生,对人民生活水平提出了量与质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量的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GDP最终核实数为401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2011年我国GDP初步核实数为4728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2012年1-3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数为3534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以2010年GDP为基数,如果在十年内平均保持7.2%的增速,基本能达到803026亿元。目前看来,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都将远超7.2%,未来每年增速只须保持6.1%以上就能顺利完成翻一番的目标。虽然十二五规划年均GDP增长目标调低,但仍有多个省份提出了GDP高增长,最低的北京等省份也有8%,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全国要完成6.1%的增速是轻而易举的。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201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预计会在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可能会在10%以上。目前看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只要年均增速保持在7%以上,就能达到倍增的目标。

    从数据上看,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二、质的要求

    提出收入倍增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不仅包括量的增加,还包含对质的多方面要求。

    (一)多重考虑,真正实现收入翻番。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并不是现有收入数字上的简单倍增,还要考虑价格、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人均收入从量到质的变化,真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价格因素。人均收入数量的增加仅仅说明人民“有钱可用”,用钱“能买多少”才真正体现收入的变化,要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倍增,购买力翻番是硬指标。购买力往往受房价、物价、医疗和教育等价格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需要正视的是,我国2010年CPI上涨3.3%,2011年上涨5.4%,2012年同比上涨3.3%。即使未来每年CPI的增速都保持在3%左右,居民的购买力也将大幅缩水,最终还是难以摆脱居民“没钱买,买不起”的局面。要实现倍增目标,就要加大对CPI的调控力度,从侧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真正过上“有钱买,买得起”的生活。

    人口因素。我国人口总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鉴于我国人口现状,未来十年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4-2-1”家庭增多,在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工作年龄人口减少,需要抚养的人口增加,这将对人均收入增长造成极大的压力。要实现倍增目标,需避免“未富先老”的危险前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这也是从另一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GDP和人均收入的增长。

    (二)收入倍增,谨防贫富差距拉大。

    人均收入倍增目标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只是收入的增长,还需谨防收入翻番变成贫富差距翻番。我国目前的收入增长虽然较快,但按照官方统计数据,我国城乡之间、职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仍比较大。若收入倍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将从13190元增加为26218元,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违背了收入倍增的初衷,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在收入倍增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将我国一、二次收入分配改革作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的重点与难点,从根本上作用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居民收入量与质的倍增。

    (三)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收入倍增并不是小康社会的全部内容。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的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小康社会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出的目标,也是对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要坚持科学发展,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航程。

    【陈忠勇简历】

    陈忠勇,郴州市社科联主席,湘南学院客座教授。任《郴州当代人才》、《走进“两城”》副主编,参编《社会主义分配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共产党人风采》、《治理、整顿、改革》等公开出版发行著作。在《湖南日报》、《湖南社会科学》、《学习导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入选《湘籍湘版著作家辞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