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淋巴结结核,西医认为本病多因结核杆菌经口腔(龋齿或扁桃体入侵),由淋巴到达颌下或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亦可因肺,肠结核病灶经血液扩散所致。中医称之谓瘰疬,大者为瘰,小者为疬,合称为瘰疬,溃烂后称为“鼠疮”。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病程进展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红不痛,缓慢增大,窜生多个,相互融合成串,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此愈彼溃,经久难敛,易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
西医尚无治疗淋巴结核的特效药物,治疗上普遍采用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等,或配合局部注射链霉素、异烟肼,或采用手术切除方法,而单纯的西医的方法可能导致治疗时间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或遗留较大手术疤痕。祖国医学认为淋巴结核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火时毒,致气血壅滞,结于颈下、腋下等处。据此立意组方,我科自创“消核膏”外敷及中药“消瘰药线”引流,同时结合局部辩证论治,分“硬结、脓肿、破溃”期。硬结期为早期,表现为起病缓慢,首发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结核大如豆粒,按之坚实可移,可有轻压痛,无粘连。病情进展时,淋巴结增大,粘连成串,活动度减低,可维持数月无明显变化,局部肤色如常、无全身不适,舌苔白,脉弦细滑,辩证肝气郁滞,痰湿凝结,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予内消瘰疬丸或消瘰丸加减。脓肿期为中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块渐凸起,有明显淋巴结周围炎,相互粘连,活动受限,局部皮色暗红,肿块压痛,中心部软化灶内脓成,若继发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可有轻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可伴有盗汗,消瘦,辩证痰火蕴结,内腐成脓,治法清热化痰,托毒破脓,方予二陈汤加透脓散或我科自拟消淋巴结方(消核方)加减。破溃期为后期,表现为局部脓肿破溃,流出稀薄脓液,夹有败絮状物,创口久治不愈,或此愈彼溃,形成窦道或溃疡,并出现形体消瘦,骨蒸潮热,盗汗,舌苔光薄,脉细数,辩证气郁痰凝,肉腐成脓,治法益气养阴,去腐生肌,方予香贝养营汤加减。我科取中西医之精华,运用中西医优势互补这一观念,在内服抗痨药物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引流的方法,为每一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1993年至今近20年时间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原名胸科中心)治疗淋巴结核患者数千人,有效率96%,治愈率90%。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其治疗时间缩短、复发率减低、疤痕面积缩小。(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五病室 副主任医师 杨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