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支教志愿者微博曝“缩水”营养餐
“孩子们午餐越来越缩水了,现在每人每天一片面包,直径6厘米、厚度1.5厘米,还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12月,在湖南凤凰县腊尔山镇所德小学支教的志愿者梁栩晔发微博称,她所在的学校,中午的营养餐只有一份牛奶和一个小面包,孩子中午根本吃不饱。
原来,梁栩晔所在的所德小学是一个村小,学校只有一至四年级,共有114个学生,大部分家里离学校比较远,中午难以回家吃饭。但看到被缩水的“营养午餐”,梁栩晔很心痛,“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没有食堂,这三块钱要是给孩子们买菜买饭做着吃,还是足够的。”
随后,湘西自治州和凤凰县两级政府立刻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迅速做出回应,对5名责任人分别作出免职处理。
现状:
早餐经常不吃,中餐随便吃一点
“在湘西很多边远地区,孩子们上学都离家很远,‘早餐经常不吃,中餐随便吃一点’的现象很普遍,根本谈不上营养。”吴穷告诉记者,随着义务教育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目前,湘西自治州除吉首以外7个县的农村孩子都已开始享受这一计划带来的福利,孩子们午餐“有一餐没一餐”的现象得到了缓解。
这次省“两会”上,他建议把吉首也纳入计划范围,“让全市农村义务教育1.9万名学生也享受这一营养改善计划,需投入资金1160万元。就目前而言,吉首市财政难以支付。”
调查:
每天补3元孩子吃些什么?
每生每天3元钱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补助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学生在3元钱的范畴内,怎样吃才有最好的营养?
记者了解到,在很多地区,如果学校有食堂,午餐的主食可由学生从家里带,如带米到学校蒸饭。学校食堂将3元钱全部做成副食。其中,2元钱用于购买动物性食物,比如猪肉或者鸡鸭鱼肉、蛋类,此外还有豆制品;1元钱用于购买新鲜蔬菜等。
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秋季开学,湖南已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7.5万所学校中,有68%的学校采用牛奶或“牛奶+X(鸡蛋、糕点、火腿肠等)”的单一加餐模式。“牛奶+X”方便易行,却未必适合农村学生的饮食习惯。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效果看,学校食堂供餐是现阶段最好的供餐模式,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饮食习惯,又便于学校管理,也有利于控制食品安全。
记者也了解到,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营养膳食补助,不是“免费午餐”。也就是说,营养改善计划是“做加法”的过程,并非代替午餐,也不是国家将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午餐“全包”了,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个补充和改善。
建议:
尽可能多建农村学校食堂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没有食堂,营养餐大都采取市县配送的形式进行。”吴穷建议,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尽可能地多建农村学校食堂,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配送环节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可以节省成本,把省下来的钱让孩子吃得更好。
事实上,吴穷代表的这一提议早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前不久,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大力推行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凡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必须实行食堂供餐。
该《意见》还明确,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凡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必须实行食堂供餐。暂不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要加快学校食堂建设,争取到2014年春季学期,除少数交通不便的教学点和规模较小的村小外,都通过学校食堂向学生供应完整午餐。
小资料
营养改善计划
据了解,201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湖南省37个试点县(市)全面启动了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155万名农村学生受益。(记者 舒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