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洋火来,准备生火煮饭哒!”如此熟悉的声音,曾让不少长沙50后、60后或70后留下了美好的时代记忆。斗转星移,曾经称为“洋火”的火柴,在长沙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形?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原长沙市火柴厂,试图抹去岁月的浮尘,力争从一些图片、资料及实物中还原一个老品牌在长沙留下的痕迹。
昔日:日产量曾超百万盒
曾经位于城郊的曙光路,如今已是长沙寸土寸金的繁华闹市。在热心市民的指点下,记者在此找到了曾生产出“湘江”牌等响当当品牌火柴的原长沙市火柴厂。
记者的出现,让原长沙市火柴厂党委书记高英明老人打开了尘封的美好回忆。从普通工人到厂长再到接任党委书记,今年已是79岁高龄的高英明在长沙火柴厂曾工作了44年。在高老家里,记者见到了他收藏多年的火柴及全国各地火柴的火花,它们被一个四四方方的礼品盒包裹着,盒内整齐的摆放着“天心阁”、“劳动”牌等火柴品种。看得出,这些火花被高老作为宝贝珍藏。
高老说,长沙火柴厂1951年从益阳搬迁到长沙,1954年恢复生产。当时在三个老技术工人的带领下,研究出自己的配方,长沙火柴厂的火柴产量从零开始,很快发展到后来日产1100多件(100多万小盒)的高峰,生产的“湘江”火柴也销售至上海、广西等地。“湘江”牌火柴很快家喻户晓。
故事:拿着鸡蛋去换火柴
“小烧天天有,大烧三六九”,这是所有火柴厂都流行的一句话,长沙市火柴厂也不例外。据高英明老人回忆,1985年,长沙火柴厂也曾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一个火柴的半成品车间因药粉过于干燥、天气过热而自燃,火灾烧毁了几十件待出库的火柴,当时所有职工都痛心不已。
“70年代的火柴只要两分钱一盒,鸡蛋要八分钱一个,我就用鸡蛋去换过火柴!”火柴带来的回忆,让外来在长沙务工的万双文兴奋起来。因为家里穷,没有火柴做饭,又不好意思问邻居借,有一次万双文就干脆拿鸡蛋去附近的油盐铺子换了几盒火柴。“鸡蛋暂时可以不吃,但火柴不能没有咧。”万双文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今日:打火机“逼退”火柴
火柴虽小,配方却也复杂。在原长沙火柴厂的采访中,记者就看到了该厂1972年4月留下的一个配方记录:氯酸钾49.54%、二氧化锰11.326%、石英粉14.54%,再加入适当比例的硫黄、氧化锌、松香等物质。
高英明老人告诉记者,为方便使用,长沙市火柴厂不断改良火柴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从蜡梗火柴到木梗火柴;从以前使用杂木到后来自己在汉寿县种植意大利杨树;火柴从长条形变成短条形,长沙市火柴厂生产出的“湖南”牌、“吉利”牌、“安全”牌等产品,赢得了不少市场。
“只是后来被打火机抢占了市场,以前的火柴很俏的!”高英明至今惋惜不已。2001年,长沙市火柴厂生产出最后一盒火柴,随之宣布倒闭。目前,高老有朋友正酝酿办火柴博物馆。
那些年的湖南火柴
上世纪70年代末,湖南省共有火柴厂11家。
上世纪80年代,常德、平江等地又新建12家火柴厂,共计32家。
21世纪初,全国大部分火柴厂倒闭。据记者了解,湖南省现今为止只有一家火柴厂在益阳维持正常生产。
分享到:
湖南省首届网络文化节——“湖南精神伴我行”口才网络大赛报名投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