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长沙实行“一推行四公开” 征求9万余条意见

来源:长沙晚报 2013-01-23 11:52:52

  挂上胸牌,带着《民情日记本》,14598名干部驻村组、进社区,与200多万户家庭亲密接触。

  从2012年1月1日起,长沙全面推行干部联点驻村(社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即“一推行四公开”。正是通过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大舞台”,干部群众在畅通倾诉中表达想法,在深度沟通中理顺情绪,在真挚交流中建立感情。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去年召开的全省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在全省推广长沙的做法……

  点亮一盏灯,照亮百万家

  “群众期盼、所求之事,我们责无旁贷,一往无前。”

  在大转型时期,长沙和全国各地一样,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各利益层的诉求,千差万别。

  面对一堆看似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长沙市的决策者选择的不是回避,而是面对,是公开对话,是主动解难。

  “老百姓有问题找党委、找政府,恰恰说明群众是相信党委政府的,群众的意愿就应该成为决策的方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对此有着深远考虑。

  在群众工作不断升华的历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广大市民的意愿和智慧。长沙的决策者以民主精神“听政于民”,体现着浓浓的“民本情怀”。

  2011年4月,芙蓉区月桂、凌霄、龙柏、文艺新村4个社区,为期两个多月的“宜居社区”建设试点。

  但就是这一实事工程,也出现了杂音,有人说,这是“劳民伤财,搞面子工程”……

  不解释,不辩白。

  陈润儿的话铿锵有力:“群众期盼、所求之事,我们责无旁贷,一往无前。”

  当看到施工队进场,部分社区居民暗暗嘀咕。可当一次次方案听证会开进社区楼栋,一张张意见书“晒”在社区公示栏,一个个热点问题逐一解决时,居民心头的疑虑逐步打消了。

  尊重民意,化解了居民的顾虑,让整治赢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两个月后,路畅了,水通了,灯亮了,公园建到家门口,社区惠民又便民,社区成了宜居温馨的家。笑容,绽放在百姓的脸上,幸福流淌在人们的心坎里。

  群众工作的这盏明,照亮了千家万户。

  只有真心相信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长沙的群众工作经验雄辩地证明了这点。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陈润儿深有感触地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应该带领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不遗余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场持续开展、不断创新的主题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谋划中徐徐拉开大幕。

  “全面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陈润儿掷地有声。“只有对人民群众的冷暖有深入了解,才会有真诚的感情帮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郑重承诺。

  密集的调研之后,2011年12月9日,长沙市群众工作“一推行四公开”动员大会召开,市委《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正式出台,长沙在制度层面把群众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固定下来,上升为长效机制。

  从“三联三为”到“五老四教”,从“对话长沙”到“与群众恳谈对话、为群众排忧解难”,一系列主题活动变化的是名称,不变的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奉行的工作宗旨:到群众中间去,与群众做朋友,畅通民意、解决困难。

  推开一扇门,解开千千结

  “解决群众的困难,疏导群众的情绪,方法总比困难多。”

  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成为长沙决策者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只有联系群众,才能了解群众。”陈润儿认为,要从制度上完善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只有干部与群众的沟通,才有情感的疏通;只有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才有情感的交融。“我们首先必须加强联系群众的渠道,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1年12月30日,新年钟声即将敲响。长沙晚报编辑部异常繁忙——《长沙晚报》当天加印了5万份,但仍供不应求。

  很多市民打开当日《长沙晚报》,发现报纸有7个整版刊登着100多个单位1000余名领导干部和民情联络员的姓名职务、岗位分工、办公地点、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公开联系方式的人员包括区县(市)书记、区县(市)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政府其他负责人等。

  公开联系方式,仅是长沙市“一推行四公开”的内容之一。2012年1月起,长沙“推行干部联点驻村(社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制度正式实施。

  公布干部电话号码不能图一时之快,而是看长远之功。

  “要解决群众找得到干部的问题,要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陈润儿认为,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

  领导干部带头俯下身子,带着对群众的无限深情,走向基层社区,走进居民家中。

  去年2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就先后到路口镇明月村、开慧镇开明村、葛家山村现场督查“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落实情况。

  “驻村干部要架起党和政府的桥梁,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张剑飞强调,“一推行四公开”工作要重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此,要把握三个方面,一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二要注意和其他工作结合;三要把握政策,不包办,不替代。

  坚持从细处入手,从点滴事做起,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去年6月13日,宁乡县枫木桥乡年近七旬的张献政坐了1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在上班前赶到了宁乡县信访局。他想,排在第“1”号,可能领导会重视一些。

  大门打开,当工作人员告诉他,今天接访的人是市委书记时,他在家里想了无数次的“低保、五保”诉求竟有些语无伦次。

  一番现场办公,对张献政的解难之方是县慈善机构先行救助4000元;乡政府联系社会爱心人士,采取“一帮一”方式给予长效救助。陈润儿说:“我们在解决群众诉求时,要区别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两个范畴,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宜开的政策‘口子’不能开,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多种渠道、多途径解决。”

  接着,因拆迁、土地和规划证办理未妥的村民李国珍,要求解决住房的谭正仁等一一向陈润儿倾吐诉求。

  一人一策,一把钥匙一把锁,一个个老上访问题迎刃而解。陈润儿说:“社会转型期,矛盾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工作到家,带着责任和感情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疏导群众的情绪,方法总比困难多。”

  一扇扇心门打开,千千个心结解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长沙执政者关注民生、忧乐入心的拳拳之心,听到的是民生趋善、拔节向上的美妙之声!

  温暖一颗心,和谐千万户

  “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得以解决,感情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融洽。”

  干部只有进得了门,说得了话,交得了心,才能化解百姓心忧,打开百姓心结,敞亮百姓心灵,赢得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如今,干群之间的沟通,早已不是“单行道”,一条条民意诉求的新渠道畅通无阻,一趟趟服务基层群众的“直通车”畅快运行。长沙首先织出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亲情网”。全市180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群众工作机构全覆盖。结合原有对口安排,31名市领导联系九个区县(市)指导群众工作,348名区县(市)领导联系乡镇(街道)指导群众工作,102个市直单位联系90个村(社区)开展群众工作。全市共有14598名干部直接进驻村组、社区开展群众工作。

  长沙不但通过公开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发放便民联系卡、设立监督电话等为群众找干部创造了更加快捷、顺畅的渠道,使民情民意直接通达。而且建立高效运转的服务群众平台和网络,做到群众办事和诉求有人管、有人办。市委督查室不定期对全市“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暗访,督查通报直报全体市级领导。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长沙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上群众门、住农家屋、说百姓话,“一推行四公开”活动“民”字当先,干部奔上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百姓促膝长谈,切实做到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暖民心。

  全年各级干部共走访群众238万多户,组织召开群众大会21451余场次,召开村(居)民座谈会41452多次,征求意见建议90899条。从党员干部倾听每一句心声开始,到虑及群众安居乐业的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付出,让民情被知晓,民怨被化开,民力在凝聚,民心更温暖,让干群再结浓浓鱼水情。

  一年来,全市县级以上领导接待群众11391多人次,全市各级群工办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122195个,化解111808个(化解率91.5%),处理信访积案2760件,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在区县(市)得到解决,真正使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得以解决,感情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融洽。

  一件件解决问题的实事,一个个化解矛盾的良策,最终使干部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全市累计帮扶困难群众8000余户3万多人,资助和救助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4.8万余人次,办理好事实事66848件,代理服务事项80337件,办结72966件,启动帮扶建设项目238个,落实帮扶资金1.6亿元,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普惠。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