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本报记者 谭云东 张新国 通讯员 莫 胜 任泽旺
27岁的我省江永瑶族姑娘王明娟,北京时间7月29日凌晨,在伦敦举重馆,“举起”了职业生涯中分量最重的1枚金牌。这枚奥运金牌的背后,是其职业生涯12年的坎坷和坚守,站在领奖台上,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王明娟终于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人生A面:坚韧
——坚持,就会有奇迹
“只要成功,之前所付出的一切苦和累都值了。我要和所有人分享奥运冠军的喜悦。”从领奖台下来,王明娟微笑着对记者说。
很多人知道,这枚奥运金牌王明娟等了8年。但很少有人知道,10年前的一次重伤,几乎断送了她的举重生涯。
2003年11月的温哥华世锦赛,当时,年仅18岁的王明娟实力超群,在夺得抓举金牌后,仅凭挺举开把重量的成功就将抓举、挺举、总成绩3枚金牌锁定,但她渴望更好的成绩。就在挺举第二把准备上挺时,意外发生了,王明娟突然倒在地上痛苦地抱起左膝……
经确诊,为左膝膑骨下沿韧带拉断,王明娟立即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手术。这一次伤病的阴影,在此后1年多的日子里,犹如温哥华阴冷的天气,一直伴随着王明娟。竞技状态陷入了瓶颈,王明娟在又惊又惧中错过了雅典奥运会。
4年之后的北京,出现了她与陈燮霞、杨炼3名世锦赛冠军同时竞争的“残酷”场面,王明娟再次与奥运失之交臂。
“错过了雅典,错过了北京,我不想再错过伦敦。”坎坷让王明娟逐渐变得成熟。
备战北京奥运会的那段时间,王明娟练得很苦。“每天生活基本‘三点一线’,吃饭、训练、治疗(伤痛)。一星期7天,训练6天;上午下午都训练,晚上仅有点空闲的时间。但长期的训练带来了很多的伤痛,每晚还必须要做治疗、按摩放松肌肉,虽然怕痛,有时还得扎针治疗,不然肌肉无法放松,第二天不能正常训练。”
2012年春节期间,国家举重队教练、恩师梁小冬在北京去世对她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我更加不能放弃,我知道他也希望我实现自己的梦想。”王明娟说。
“王明娟能够坚持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2003年那场手术就切去大半个韧带,医生都认为她不可能继续举下去。”在伦敦夺冠后,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对于这位湘妹子的韧劲,由衷地赞叹。
10年过去了,王明娟左膝盖上的伤疤犹在,呈淡淡的粉红色,沿着左膝盖自上而下一条10余厘米长的伤疤。对于这次受伤,王明娟倒有自己的理解,“这个伤疤让我更坚强,老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倒霉吧。我一直相信,坚持,就会有奇迹。”
如果从王明娟2000年进入国家举重队算起,王明娟的职业生涯已达12年。12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对于一名女子举重运动员来说,几乎是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她的生命。
12年的坚持,王明娟终于实现了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大满贯梦想。
人生B面:洒脱
——奥运会不是全部
1985年,王明娟出生于湖南江永县潇浦镇桐岩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替人杀鸡杀鸭营生。
“村里的水井离我们家大约有50多米,明娟7岁时就能挑回满满的一担水。上小学,跑步、跳远和投铅球,明娟常常都是拿第一。我当时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上自制了一个单杠,她能把脚勾住倒挂坚持分把钟,比她大3岁的哥哥却做不到……我就想,这孩子力气大,将来练举重可能有出息。”父亲王成志说起女儿,一脸的自豪。
1997年,王明娟被江永县业余体校的教练陈桂凤看中,进入举重班,力气惊人的她在举重班如鱼得水。很快,省举重队看中了这棵好苗子,将她招入了省举重队,2000年进入国家举重队,她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与赛场上冷静、霸气的气质不同,生活中的王明娟个性活泼,透着湘妹子的那股辣劲,有时候又有点搞怪。
在伦敦夺冠后,王明娟悄悄地对教练周继红说:“我总是觉得奥运会不一样,其实也没有我想得那么紧张啦!”在周继红的眼中,王明娟就是一个“调皮鬼”,“她很有个性,很多时候,她觉得对的,就不怎么会听我的。”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了王明娟手上醒目的红指甲。
“这也不是为了奥运专门做的,我平时训练时就这样,可能平时更夸张吧,这个指甲是在国内的时候染的。”问起最喜欢什么颜色,王明娟笑着说:“红色!不过我也染过绿色的指甲,那是染着玩儿的。”
面对国家队竞争对手田源的话题,王明娟一点也不回避。
“田源有她的优势,我也有我的优势,我们私底下是好朋友。感谢有她这么强的对手。我只是做好我该做的。”
也许,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性格,才使得王明娟在几次挫折面前都没有选择放弃。
“七分努力,三分运气。”在伦敦实现人生梦想的她,也悟出了自己的成功哲学。
谈到未来,王明娟的回答十分率真,“没想那么远,奥运会肯定不是全部,也不是终点。辛苦和委屈都可以放一边了,我现在最想好好睡觉,好好放松。奥运会结束后,回去看看家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