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本报6月20日讯(记者 张尚武 周月桂)什么样的村庄最“绿”?在今天省绿委办组织的全省“绿色村庄(社区)”初评会上,专家们提出,村庄绿化美化,既要有硬指标,还要有软指标,要绿得自然,绿得深入人心,绿得长久。
1月份省绿化委启动全省“绿色村庄(社区)”评选活动。专家们今天对市县推荐的49个村庄(社区),进行初审,最终将评选出“绿色村庄”、“绿色社区”各20个。
这次评选,“绿”是第一指标。省建筑设计院权威专家李彩林称,绿色村庄有“硬标准”,如集中公共绿地的绿化率要达到80%以上,80%的农家庭院实现绿化;而绿色社区则要求,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市民出门500米以内有1000平方米的休闲绿地、公园或广场。
与硬指标相比,村民的绿化意识同样重要。省林科院贺果山研究员力挺攸县新市镇新联村,该村向村民发出绿色倡议书,推行绿树认养,设立环保展板,开展绿化知识问答,广大村民通过参加活动,绿化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让绿色真正进村。
“绿得长久,就靠生态产业支撑。” 省绿委办主任蒋红星说,以邵阳市双清区的莲荷村为例,依托花卉、苗木发展旅游,既美化环境,又富裕了村民,产业内部形成了良性循环。该村森林覆盖率达85%,集中公共绿地绿化率近100%,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花园。
绿得长久,还应绿得自然。省森林植物园研究员陈永安建议,村庄绿化不要崇洋求大,应多采用本地乡土树种,呈现自然的景观面貌,也减少不必要的绿化成本,既好看又好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