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生于有”
这句话也是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原来存在的事物不存在了,由有变成了无。一个人原来活着,后来死了,由存在的活人变成死去的故人,就这是无生于有。在人类历史上有多少这种无生于有,算下来绝对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社会也是这样,原来存在过的社会制度,后来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原来存在过的国家,后来一个一个灭亡了。企业更是如此,大量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后来不存在了,如此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无形来自有形。无形的思想、无形的关系来自哪里?来自有形的存在。人的思想从哪里来?来自世界和社会各种有形的实体存在。如李小龙以无限为有限,无法为有法的哲学思想,创造一种技击术——截拳道。
四、“无生于无”
老子原话没有这四个字,却是有无关系中应有之义。无形的思想可以产生无形的思想,无形的文化可以衍生无形的文化。所谓教育,其实就是专门做“无生无”的事情的,在那里把前人的无形知识变成更多的今人的无形知识。正是因为有“无生于无”,人类文化才得以传承,才可以形成各种文化传统。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
总之,“有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无生于无”,讲的是有无之间互生互促互动的过程。世界万物就是这样在不停地运动着。这个循环不是机械的同内容同水平的重复,而是通过有无之间的变换,实现了螺旋式上升。
仁山武术教育发展模式的方法:
这种教育模式吸纳了中华武术思想精髓,融合了众多武术门派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武术教育的科学理论,又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对特定的人群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案,你适合学什么就设计什么课程,达到教学之间完美结合,这种没有门派之见、学术之争的教学设计,达到了以点带面,以有形为无形的教育目的。游罡华成功应用了:从“招进来”向:“师驻点”的模式转变;从“双差生”向“优秀生”的对象转变;从“要我练”向“我要练”的思想转变;从“一堂课”向“一秒钟”的效果转变;从“找出路”向“综合型”的发展转变。通过讲解与示范、课堂与课余、练习与感悟、方法与效果、武德与技术相结合,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习武者、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游罡华创立的“仁山武术教育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武术观及方法论,它以推动武术进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了武德教育和精神情操的洗染,真正把中华武术精神和哲学思想无形融入到习武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这种模式的概念是发展的、是无限的、是科学的、是与时俱进的、是不断丰富的、是不断创新的,它的体系是开放的,凡是科学的武术教学理论和方法都是它的一部分。它的形态自由,没有门派约束与限制,广纳众长,收发自如;它融合了中西技法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发展规律;教给习武者的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想与生活哲学,是对武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实践。
这种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模式,为游罡华的仁山武术教育品牌带来了巨大成功。先后为国家培育了2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输送了78名优秀学生,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人民大学等高校输送了600多名优秀学生。一大批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武术比赛获得金牌230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