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合”茶号是湘鄂西享有盛名的百年老字号,其宜红茶制作技艺多次参加省、市非遗手工技艺博览会、展示展览活动,已有百年历史。2010年1月,泰和合宜红茶制作技艺公布为常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泰和合宜红茶制作技艺
1892年,广东商人卢次伦来到石门壶瓶山创办“泰和合”宜红茶茶号,并在当时的石门、五峰、鹤峰、长阳等县开设了几十个分号。宜红茶畅销当时的英国、俄罗斯等国,据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全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宜红品质居全国第二位;宜红茶外销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泰和合”宜红茶制作方法:采回茶叶,然后均匀摊在竹制垫上凉晒,使之萎凋,再进行揉捻,使茶叶变为美观的条索状。最后进入发酵阶段,使茶叶由青色变为紫色。茶叶发酵后进行烘炉或爆晒。
红茶制出后经过碎、车、筛、拣等加工手续而形式米粒大小,黝黑而有光泽的宜红茶,最后包装,上市。宜红茶制作关键是在发酵温度的掌控要适度。“泰和合”创造的宜红品牌是中国八大宜红品牌之一。
“泰和合”茶号精制米茶,卢次伦定名“宜红”。其一是制造地为宜市,用于标明产地;其二他考虑到石门茶区居宜昌茶区,取“宜红”统一了两湖红茶商标。卢次伦在一张淡绿色的纸上印上龙凤相对,中间现出一个椭圆的“宜”字,设计出“宜红”商标。泰和合茶叶制成的印有“宜红”商标的米茶包装运往汉口,销往海外。
“泰和合”茶号高扬传统文化思想,对石门社会经济事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及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宜红时代”。
县级传承人王凯波
王凯波,自2015年至今师从宜红茶第四代传承人徐家富,学宜红茶制作工艺,属宜红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2019年11月,石门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公布其为石门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2008年至今,王凯波在壶瓶山镇后路坪村培育生态茶基地50亩,同恩师徐家富一起从事专业的宜红制作,到宜红原创技艺传出地安徽拜师学艺,到福建、云南、参修红茶制作。为宜红茶的制作整理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记载,用传统的宜红工艺改良和创造了北溪河宜红、潇湘北极宜红、岩岭野珍宜红三大宜红新品。
宜红茶的传统工艺是一门红茶制作综合工艺,它兼备了中国功夫红茶的全部制作特点和独特的烘、储技艺,宜红茶具有滇红的汤色,正山小种的气韵,祁红的香味,独具湘红的厚重,形成了独特的宜沙老街宜红茶品味。
王凯波自传统工艺制作开始,对比江南江东云贵等十余省红茶的品质,运用传统宜红茶产区的茶叶,精心研制而成的宜红茶,受到江浙、广东新疆新加坡众多饮品者的一直好评,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及技巧。
石门处于梅山茶产区、武陵山茶产区的交通地带,是宜红茶的核心产区。石门“宜红古茶道”不仅是湘鄂古道的交通枢纽,更是中蒙俄“万里茶道”主要始发地和重要节点城市。
2019年8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湖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协办,石门县人民政府承办,武汉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学术支持的万里茶道(石门)工作会议在石门县召开。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等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万里茶道工作,参观泰和合茶号。
石门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 | 项目名称 | 批次 | 公布时间 |
传统技艺 |
泰和合宜红茶制作技艺 |
第二批 |
2010年1月 |
传统音乐 |
南路吹打乐 |
第二批 |
2010年1月 |
民间文学 |
夹山李自成的传说 |
第三批 |
2012年12月 |
传统舞蹈 |
土家九子鞭 |
第三批 |
2012年12月 |
传统音乐 |
薅草锣鼓 |
第四批 |
2016年2月 |
传统技艺 |
传统木榨油技艺 |
第四批 |
2016年2月 |
传统技艺 |
望羊麻花制作技艺 |
第五批 |
2019年3月 |
曲艺 |
三棒鼓 |
第五批 |
2019年3月 |
(来源:文旅石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