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星空云舍之下,万亩梯田之上,庄严肃穆的祭坛耸立其间,袁隆平察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的照片和雪峰山旅游实控人陈黎明撰写的“雪峰山巅云卷哀歌思稻圣,花瑶梯田水含悲泪悼隆平”挽联悬挂在两边。如此场景把3000多位参加山背花瑶梯田“插秧节”的山民和游客,以及来此参加“红色雪峰山”创作之旅的徐贵祥、王跃文、王久辛等20多位全国著名作家拉回到了几天前悼念袁老的悲痛之中。

  随着花瑶老人一声响彻云霄的“开秧门了”,现场花瑶同胞和一大群游客、嘉宾纷纷扎裤挽袖,跳入梯田。耙田的耙田,扯秧的扯秧,栽禾的栽禾,一幅幅生动而忙碌的农耕场景,沸腾了雪峰山这块浩瀚壮丽的远古梯田。

  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雪峰山区民众对袁隆平的思念之情尤为浓烈。袁隆平在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30多年,研究培育杂交稻种。雪峰山麓的龙潭是有名的制种和试种基地,在这里取得了超级杂交稻过吨粮田的宏伟目标。2010年9月16日,袁隆平还专门来到山背花瑶梯田调研,赞叹这世界最大板块神的梯田是“稻作文化的鼻祖”“世界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并于欣然提笔写下了“中国·溆浦花瑶梯田”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如今,该题字已成为雪峰山旅游山背花瑶梯田景区的金字招牌。不仅一粒种子让花瑶同胞吃上了饱饭,还吸引成千上万的山外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被列入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通讯员:夏喜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