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元宵节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正如童谣里所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花灯编织着故事,也编织着期盼。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详情】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汉时名人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位叫元宵的宫女与亲人团聚,设计其在正月十五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大书“元宵”二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中国古代的元宵节习俗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等。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是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详情】
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俗称“元夕”、“元夜”。道教称元宵为上元节,还将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为“三元节”。元宵典型的习俗是灯会,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历史上,北方灯会以散花灯为主,南方则以猜灯谜为主。【元宵节为什么叫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