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起因:“北京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图片疯传

近日,一组在网上疯传,图注这样写道: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详细]

逆转:“老外遭大妈讹诈”报道不实 女子被撞老外骂人

后来,这件事件发生了大逆转!据新京报记者调查,这一组图片所表述内容与事实有所很大的出入,该中年大妈的确被老外小伙撞倒。路口监控视频证明了这一点。目击者拍摄的现场视频曝光后,也证实了老外在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国骂”辱骂被撞者。[详细]

传播第一人:照片拍摄者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摄像机,拿起手机就是一个“编外记者”。

  • 拍摄者主观臆断
  • 事件经过是这样子的,摄影记者开车正好路过,用手机拍下了。又主观地认为撞得不重,赔1800元太亏,于是觉得讹诈。

    他只提外国小伙搀扶,而不说他撞人,更是隐瞒了撞人老外用满嘴流利的中国话骂人的场景。更没有调取路口监控和询问目击者。

  • 拍摄者自辩:图片被曲解
  • 拍摄者接受采访称,原本只是想鞭笞丑恶。图说是没有问题的,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只说“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要老外负责”。没想到被网友误读了,被网站转载时误解了。

    并且承认自己确实没有看到大妈是否被撞。

珍惜话语权: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珍惜自己的话语权,越要在发言的时候慎重。

客观表达: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只知道言说却不懂得倾听,在急于表态站队的同时,将内容真实这一核心价值抛诸脑外,以至于得出的每一个结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显得那么武断与简单。

推波助澜:众媒体

    这起事件能迅速成为焦点话题,网络媒体和媒体官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媒体为博眼球甘做标题党
  • 在实际操作中,媒体为吸引眼球赚取点击量,动辄以“标题党”做法误导受众,甚至以添油加醋的方式歪曲事实。

    这则报道即是如此,新闻网站不仅不加判断匆忙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还在突出位置进行推荐。当然,也不排除网站为迎合受众的某些心理需求,故意以模棱两可的语言“炮制”了这则有争议的“新闻”。

  • 媒体“贴标签”炒作新闻
  • 一件鸡毛小事炒得这么大,说明有太多人习惯于抽象、宏大地去解读一些事件,而缺少就事论事的思维和心态。对这起并不复杂的事件,媒体既没有必要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也不值得贴上“中”“外”的标签,赋予其过于拔高的象征意义。

多存疑求证:媒体需要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自我约束,时常绷着那一根求证再求证的弦,以免犯低级错误,伤了公众的心。对于新闻报道,应认真求证。

尊重新闻事实:于喧嚣的网络空间中,媒体从业者更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头脑冷静,尊重新闻事实,如此方能将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公众,也才能有助于社会去除浮躁的虚火。

盲目附和:广大网友

    轻易就被网帖牵着鼻子走,失去基本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已成网络世界普遍存在的病症。

  • 网友读“标签”看“面相”
  • “大妈讹诈外国小伙”的噱头赚足了唾沫。但随着细节的呈现,预设的“事实”似乎要失实。在真相不明时,便凭着印象、情绪匆匆给人贴上“标签”,乐于看“面相”而不屑于稍等真相,如此心态引人深思。
  • 网友偏激情绪事出有因
  • 网友的这种偏激情绪并非无源之水。近年来,“扶起老人反被讹”不时见诸报端,其在公众中的先入为主效应及思维定势,使得摔倒的“中国大妈”在公众中的形象并不好。

    前一阵子发生在四川达州的“太婆倒地诬小孩”事件,使网友对“讹人”之说更加深信不疑。此外,对国人的道德疑虑成了一种习惯,而外国人则被认为相对诚实。

兼听则明: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应学会追究真相,学会倾听各方声音,学会客观公正,学会“慢一拍”,把观点建立在精准的事实之上。

理性思考:看新闻时要摒弃先入为主的刻板成见,不能总是被感觉牵着鼻子走,越是情绪化的东西越需要冷静的态度。毕竟,比愤怒更重要的是真相和理性。

    刻板的印象,信息的不对称,让一件简单的交通纠纷,变成了一场有关道德的大拷问。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每个人都新闻的传播者,探究真相人人有责。然而真相的探究需要时间,事实的认定离不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