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地方官员曝雷语称江豚不好吃干嘛要保护
地方官员曝雷语称江豚不好吃干嘛要保护

央视7月7日《新闻调查》节目播出“王丁:地方官员问“江豚不好吃为何要保护” 王丁:我甚至可以跟你讲,我有一次见过一个地方官员,这个地方官员问我,他说江豚好不好吃?我当时很无语,我还没有回答。我突然想,该怎么样回答,后来我就直截了当跟他说,因为我没有办法跟他交流,我就说,不好吃。结果他来了一句,让我更觉得要崩溃,他就说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据央视新闻)[详细]

“江豚不好吃干嘛要保护”折射啥

若江豚好吃是否会成为官员餐桌上的“饕餮盛宴”?

长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截止2011年,洞庭湖仅存120余头。作为地方官员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动物是本职更是任务,然而这为官员却以好吃与否来评定动物的保护等级让人唏嘘,如此雷语是不是意味着,若江豚好吃那么这120头是不是也会成为这位官员餐桌上的“饕餮盛宴”呢? [详细]

这是对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环保工作的一个极大讽刺

 从这个官员的无知嘴脸,我们可以窥一斑见全豹地明白,我们的环保工作是多么不到位,无论是环保知识、理念还是政策制定和管理行动,在如此愚蠢的认知状态下,能将环保工作做好倒是奇怪了。“不好吃就不保护”,这真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环保工作的一个极大讽刺。 [详细]

我们的官员缺乏环保意识不能说他们没文化

我们的官员缺乏环保意识不能说他们没文化,一个字不识的老渔民也知道要保护江豚,他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明白,有江豚出没的地方风调雨顺、自然环境优越。渔民们把江豚叫“妈祖鱼”,认为是渔家的吉祥物。而我们的官员只知道经济效益,他们的逻辑是江豚不好吃就没人买,没人买就没钱挣,带不来钱的东西灭绝了没关系。这就是典型的GDP执政理念。 [详细]

官员考核不应只讲经济效益,绿色GDP也应纳入政绩理念

 如果我们对各级官员的考核不只讲经济效益,如果我们把绿色GDP也纳入政绩理念,各级官员的各种考核都与环保挂钩,出了环保事故,所有相关人员责任必究,那肯定不会再有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被污染的水是在煮红豆的官员,也不会再有官员敢任人把老百姓游泳的河弄成臭水沟不管,更不会有人认为江豚不好吃就不用保护了。 [详细]

“不好吃的江豚”也是大实话

有多少人知晓“江豚的微笑”

“江豚又不好吃,干吗要保护?”这话听起来因为语出官员之口,难免更容易激惹众怒。但冷静想想,除了动物保护者或生态环保者对江豚生死牵肠挂肚,又有多少人知晓“江豚的微笑”于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江豚从数千头走向一千头、再从一千头走向五百头,谁人告知公众:一者,这些年,江豚究竟因何而死、江豚之死又改变了什么?二者,说起来如此重要而亲密的“伙伴关系”,死亡事件后除了含泪收尸——谁可问责、谁来担责?[详细]

大而无当的保护口号,何时喊进了民众的心坎

地方官员的这一嗓子,尽管不好听,却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大而无当的保护口号,何时喊进了民众的心坎?仅仅靠“一片爱心”的情绪化保护,何时能遏止江豚走向死亡的脚步?与其空泛地呼吁与号召,不如踏踏实实论证和我们与江豚的关系,靠制度与规则说话。[详细]

民间保护江豚,能使多大劲?

资金成为最大掣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志愿者夜以继日地义务加班加点工作,几乎没有节假日;有的志愿者甚至因为保护江豚在巡逻回来的路上被人殴打致伤。在实际工作中,徐亚平的民间协会组织处境尴尬,举步为艰。徐亚平说,民间组织没有执法权,没有经费支持,没有一整套机制维持协会的长期运行;再者,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江豚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民间组织压力很大,“工作开展难度很大”。民间组织,没有政府补贴,协会收入全部来源于会员的捐献。人力、资金存在很大缺口,至今没有得到任何组织和个人一分钱的扶持。[详细]

专业机构亟待建立

由于当前缺乏专门的江豚保护官方机构,渔政部门除了江豚保护外,还要负责执法检查、渔业资源统计等,工作压力较大。 戴年华认为,鄱阳湖是拯救江豚的最后避难所,要加强科研监测,深入研究鄱阳湖江豚及栖息地生态环境,提出科学保护管理对策。同时,建立鄱阳湖江豚保护网络体系,提高湖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行动,组建江豚保护志愿者队伍,形成政府部门、科学家、公众联手的保护体系。[详细]

     大而无当的保护口号,何时喊进了民众的心坎?仅仅靠“一片爱心”的情绪化保护,何时能遏止江豚走向死亡的脚步?与其空泛地呼吁与号召,不如踏踏实实论证和我们与江豚的关系,靠制度与规则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