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

全国百余县或撤县设市应防一哄而上
全国百余县或撤县设市应防一哄而上

目前全国酝酿“撤县设市”的县已达上百个,居住在这些县城中大多数人都在做着“市民梦”。这股热潮就像一口“不断升温的高压锅”,汹涌而来。

自从国务院1997年叫停撤县设市政策以来,16年间,幸运实现“县改市”的地方屈指可数。但是,近来的一系列政策信号似乎让县级政府们再次看到了希望:城镇化大潮中,政策闸门是否会再度开启?各地县如此迫不及待“改头换面”究竟又为哪般?

那么,怎么让这种效应更加积极?提及城镇化,“顶层设计”是最热门的语汇,在这里同样适用。北京大学行政法专家王锡锌表示,这个顶层设计,既要防止一哄而上,又要避免一刀切。[详细]

焦点聚焦

内地至少138个县希望撤县设市 湖南1个

撤县设市热潮再度汹涌而来,国家尚未开闸,百余县已在各出奇招。如今会否重蹈16年前覆辙,国家尚未祭出对策。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今,有110个地方(不包括上述的138个)有了新“名分”,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县级市改为地级市,或者县改区,并非跨度更大的县改市。

而如今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各地可能进行区划调整。神木县又看到了久违的曙光。然而,至今国务院仍未对撤县设市政策解冻明确表态,各地政府部门几乎都三缄其口,讳莫如深。[详细]

常熟成全国首个“撤县设市”获批县级市

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建制,以全境改设为常熟市,常熟成为改革开放后获批的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县级市。

“县市的区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常熟县最后一任县长、常熟市第一任市长何耀文告诉记者,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功能上各有侧重,县的工作重心是三农工作,而市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工业、城市建设、关注职工生活等。[详细]

观点论战

全国百余县级政府提出撤县设市 警惕借机扩权

近两年,挟城镇化之名义,这场热潮被媒体形容如“不断升温的高压锅”,汹涌而来。只需简单地搜索,就可看到不少地方正在编制规划、成立课题组、上报省级,渲染气氛,力图由“县”变成“市”。

 时下,县级政府非常热衷于“撤县设市”,原因在于:“撤县设区”方便地方政府权力关系进行大调整,改革后很多权力都上收到地级市政府,而“县改市”则是原来的县政府在名分上有了“升格”,又不存在权力变动。由此我们不免担心,“撤县改市”最终会不会变了味?变成县级政府借机“扩权”的时机,最终背离城镇化发展的初衷?[详细]

撤县设市应以缩减行政成本为目标展开

行政区域的重新设置,过去主要以便于中央政府管辖为动因,但“县改市”高潮的出现,却主要是基于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一波,还是目前跃跃欲试的数百个县,其根本目的无非一个“利”字。

“县改市”的出发点应该是扩大基层权力,减少多级行政管理带来的政策不畅与繁重公共财政负担。因此,“县改市”应该与“省管县”的改革并行推出,通过砍去地级市一级的行政机构,达到既强化基层权力也减少行政支出的目标。[详细]

警惕撤县设市的“利益冲动”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速,一些辖区人口、产业体系等已经完全融入邻近城市的地方,将撤县设区;一些人口结构和社会生活形态都已经独立城市化的地方,将撤县设市、撤镇设市,是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了我国区域管理建制上的与时俱进,应该鼓励和提倡。

然而,一些已经撤县设区、撤县设市的地方,不少是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市(区)”的匾牌已经高悬,但产业体系的转型没有跟上,领导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管理效率也没有跟上,市民基本的“城市意识”更没有跟上,导致正能量没有充分发挥,还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这一轮申请撤县设市的县就有百余个,其中究竟有多少泡沫,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详细]

     撤县设区、撤县设市、撤镇设市,如果仅仅是拼凑,仅仅是为了“行政功利”,就会将“市”从城市属性中游离出去,丧失应有的基本意义。面对新一轮的撤县设市冲动,务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保持应有的清醒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