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线路>正文

寻迹游:寻找贾谊的历史踪迹 见证长沙蜕变(图)

来源:潇湘晨报2012年10月9日【评论0条】字号:T|T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因为在长沙任太傅的经历而被称为贾太傅、贾长沙,长沙则因他和屈原而被称为“屈贾之乡”。他被冠以政论家、文学家的名号,文学家的身份,是到长沙之后才有的。

  2012年10月7日,太平街28号,贾谊故居。2000多年前,当宅院还紧靠未曾西移的湘江,那个曾在长安为官,被外放长沙的洛阳人贾谊,或许也曾在这样的夜里凭窗眺望北去的湘江。

  2012年10月7日夜,三王街。当年贾谊从江边的宅院出来,去位于五一广场附近的王府,需要穿过如今的黄兴路、坡子街、西牌楼、药王街,现在这条线路上密布老居民区、小餐馆、杂货店。

  2000多年前,他沿着汉水、湘江而来,“长沙有幸留才子”;2000多年后,我们在洞庭平原、豫西山地寻访,同样的年轻人,还记得他和他的“过秦论”。

  在长沙,他用松脂自制药酒抵御冬天的湿寒;在故乡,他的墓却被水管穿过,他怕冷么?

  一个33岁即逝去的旷世奇才,他还在故乡埋怨长沙、他生命中的伤心地么?

  长沙 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

  2000多年前,长沙国的首府长沙城,位于湘江东岸,按《水经注》的记载还原,它东起今东正街,西临湘江,北到今中山路,南至今樊西巷,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司马迁笔下它是“卑湿”的地方,即地势低洼而潮湿。

  长沙国的第一代王吴芮因为助刘邦灭项羽有功而封王。贾谊来任太傅时,他的学生是第五代长沙王吴著。这时的吴著已是仅有的异姓诸侯王,其余异姓王都被铲除,《贾谊传》中称王的家族在“高压之下胆战心惊地维持着局面”。

  整个长沙国有“长沙、豫章”二郡,包括了今湖南、江西两省,贾谊自称“二万五千户”,一百多年后,《汉书》中提到彼时长沙国人口43000户,23万人。

  长沙,五一广场。在这个2000多年未曾移动的城市里,它一直处于中心位置,新的地铁站也在此建设。原长沙博物馆馆长黄纲正在《湘城沧桑之变》中考证,2000多年前,这里是西汉长沙国的王府所在地,那时的长沙城也仅限于今五一路以南到樊西巷的老城区一带。

  公元前178年,这个湘水边的小城、司马迁笔下“卑湿”的地方,迎来了一位22岁的失意的年轻人——贾谊。

  2190年前,他“在形势极好的情况下突遇风云变幻”,失意地离开长安,来到长沙

  因为与屈原有着相似的贬谪长沙的经历,也因为司马迁将他二人合在一起作《屈原贾生列传》,“屈贾之乡”成为长沙的代称。

  他从当时的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而来,做长沙王的太傅(老师),《史记》中说他“出为长沙王太傅”。出,外放的意思。

  他是王(第五代长沙王吴著)的老师,出入王府,也就是这五一广场。他的家在如今原址修复的贾谊故居,他要频繁往返于这两地之间。今天,这一线是西牌楼、药王街、黄兴中路,也是老居民区、小餐馆、杂货店集中的地方,自长沙建城以来,这里都是老城。

  2000多年的老城,2000多年的市井生活,未曾改变。

  在贾谊刚满20岁时,借助于在朝中任高官的恩师吴庄的推荐,他步入仕途,任职博士,职责是顾问、咨询。因为每当有国事议论时,他都能“尽为之对”,汉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他是被越级提拔到太中大夫这个官职的,《贾谊传》中形容这个地位“可以出入宫内,直接与皇帝打交道”。

  此后,是贾谊上书、建议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国家的礼法规范(《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还是经济及粮食制度(《论积贮疏》),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属远》),他都热情参与,而且,多数是改革性的。其中称为扛鼎之作的《过秦论》,直到今天,仍被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收入中学教材。

  贾谊的顺利,得益于皇帝的赏识。文帝即位之初,年龄仅大贾谊两岁,《贾谊传》中称年轻的皇帝和年轻的贾谊一样,朝气蓬勃,希望一展才能。他们,有“惺惺相惜”之感。

  这种“惺惺相惜”,让文帝要再次提拔他。但这次,贾谊没能像之前那样幸运,以至于不但没能如愿,还外放长沙。

  但,这也让千年古城有幸和他相遇,有幸自屈原之后,再次迎来充满家国情怀的文化巨人。

  文帝想让贾谊出任公卿之位,那是中央政府的核心。这惹来了“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绛是绛侯周勃,灌是灌婴,他们都是开国元勋。他们给贾谊定的罪名是“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初即位的年轻皇帝不敢与老臣对抗,不得已,只能让贾谊离开长安。

  《贾谊传》中说贾谊是“在形势极好的情况下突遇风云变幻”,“无奈何,只能失意地离开”。

  他该是出长安,沿汉水至长江,转洞庭,经湘江抵长沙

  洛阳人贾谊在长安为官,被外放长沙。900多年后,同为洛阳人、同在长安做官的刘禹锡被贬官湖南时,先到老家辞别了老母亲,再从洛阳南下。

  公元前178年,贾谊怀着抑郁的心情离开长安后,是否也到洛阳老家辞行?行文简洁的《史记》没有任何说明。贾谊故居管理处主任吴松庚说,如果是直接从长安出发,他的路线该是出长安,沿汉水至长江,转洞庭,经湘江抵长沙。

  太平街28号,贾谊故居。建筑外观呈青灰色,灰砖为墙,黑瓦为顶,明清建筑风格。

  2190年前,洛阳人贾谊来到这里。现在的贾谊故居,距湘江已有近千米,但据《贾谊传》所述,当时的贾谊宅紧靠湘江,湘江东岸的移动是2000多年来河道被人工蚕食的结果;故居东边,就是贾谊的学生长沙王的王府。

  当时,他也许会凭窗眺望湘水,那承载着他的来路和归路的南国大河。湘江北去,也许一直是他的梦想。

  故居管理处在二楼,一间小办公室里,40多岁的主任吴松庚伏在一堆杂乱的书里。

  听说我们是把贾谊当成被贬之人来讲述,他摇头,“那不对,被贬是后世的误解,是后来被贬的人故意以贾谊的例子来安慰自己。他们会觉得,连贾谊这样的旷世之才都被贬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吴松庚这样说的理由很多。从职位高低上看,贾谊由太中大夫出任长沙王太傅,太傅俸禄两千石(粮食的计量单位),而太中大夫只有千石“工资”;出任太傅的人,是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监督和教导诸侯王的,需要有经世治国之才和海内人望,被贬的人是没资格当太傅的……

  因此,吴松庚把贾谊来长沙看成是“受保护”的结果,“作为改革者,贾谊提出的措施损害了各种势力的既得利益,所以受到了他们的排挤。为了保护他,汉文帝把他外放到长沙来,这只是权宜之计。”

  而且,相对于贾谊在长沙三年的流行说法,吴松庚考证为“跨越六个年头,实际四年多”。

  我们不纠结于此。不管是“保”是“贬”,是三年还是四年,这个陡遭失意的年轻人,一方面“意不自得”、“自以为寿不得长”,一方面又在这短短几年中,依然频频上书言国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他的文章总以这种饱含深深忧虑的句子开头。

  他的对手绛侯周勃被人诬告,下狱受凌辱,他上疏提出以廉耻礼义对待大臣;文帝允许私人铸钱,他又上《谏铸钱疏》反对,认为“铜布于下,为天下灾。” 吴松庚对此的评价是,“一个热血青年,面对自己无权决策的事情,也争着议论,他是自我估计过高的人。”

  但,这个“过分自信、自负又自洁、自爱的人”来到长沙后,同样议论国事,也还是发生了些变化。他之前的政论文章,豪放、开阔、气度不凡,同时缺少实践;之后则笔调现实、沉重,有一种深深的忧郁情怀。

  还未到长沙时,他在湘江边就以屈原自比,写下《吊屈原赋》,这是他的第一篇纯文学作品。之前,他虽有《过秦论》名闻天下,却从未有过抒发自己感情的作品问世。长沙,改变了他很多。

  来长沙第三年初夏的一天,因为一只猫头鹰的入室,他拿出占卜的书验看,那里明言,“野鸟入室,主人将去。”

  自己要到哪儿去呢?是吉,是凶?不得而知。他为此作《服鸟赋》,服鸟,就是猫头鹰。对比之前的《吊屈原赋》,司马迁,这位也曾到长沙、寻访故老、凭吊屈原和贾谊旧迹的千秋太史公,感叹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责怪屈原不能看得开,但对待自己的命运时又同样“爽然自失”。

  爽然自失。屈原、贾谊是同样的命运。

  他用松膏自制一种药酒,来抵御长沙的湿气

  贾谊定居于此后,在院内植下一棵柑树,以表心志。后世重修贾谊故居时,植柑树成为范例,历千余年不变。如今的这株,位于故居进门左边,是1999年重修时栽种。

  长怀井,故居中心,修复故居也是以它为参照的。井内阴暗,井水浑浊。这本是贾谊自己所凿的饮水用井,却在千年之后因为另外一位文化巨人而改名。

  公元769年,一叶扁舟带着杜甫从岳阳来到长沙,刚上岸,杜甫就直奔贾谊故居,赋诗《清明》:“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从此,井名“长怀”。

  另一处因唐人而名的故居建筑,是寻秋草堂。中唐年间,诗人刘长卿路过长沙时参观了贾谊故居。这是一位终生失意的人,他到来时,贾谊故居与当时的唐帝国一样,走向了衰败之途,湘江边一片秋草寒林的景象,让他留下了“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诗句。明清时期于是增修“寻秋草堂”,专供文人士子抒发情怀。

  2012年9月22日,故居西侧寻秋草堂内,有学生在乘凉,抬头看了两眼亭上的对联后,转身离开。

  来自北方的贾谊,不适应这里“卑湿”的气候,用松膏自制一种药酒,来抵御长沙的湿气。吴松庚考证,这酒采用的是南方的马尾松,取其“味苦温”、“安五脏”的特性。

  此后,这种名为“松醪酒”的味苦的饮品成了历代贾谊故居以飨来客的专用酒,杜甫喝过(松醪酒熟旁看醇),杜牧喝过(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罗隐也喝过(松醪酒好昭潭静)。

  正如吴松庚所说的那样,贾谊的“被贬”之论,后世失意人的凭吊、自比有很大“功劳”。

  路过长沙的落寞文人,总忘不了贾谊。如今故居的碑廊内,陈列的是《古今名人咏贾诗选刻》及历次重修故居碑文。咏贾诗二十一首,碑文五篇。

  考证 故居沧桑:1974年,贾谊塑像被偷,因为传说塑像里满是黄金白银

  贾谊故居两千年来屡毁屡修,却并未移动位置。关于这座湘水边的故宅,近五百年后,东晋的《湘水记》描述道,“贾谊宅中有一井,谊所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如壶。傍有一局脚石床,容一人坐。” 这里提到了贾谊故居的两个要素:井和石床。

  南朝梁的湘州刺史张瓚定下了在故居内祭祀贾谊的制度,从此故居也作为贾太傅祠,祠宅合一。在后来的年代,贾谊故居迭遭战乱,明清是它的辉煌时期。据《贾谊传》所述,明成化年间的长沙知府钱澎,重修贾谊故居,并在故居之后征用十余亩土地出租,清光绪年间,湖南巡抚王文韶用这块土地建了纪念性园林。

  对贾谊故居的灾难性毁灭是1938年的“文夕大火”, 大火后故居得到修复,但园林再也没能恢复。

  1949年后,故居住过警察,办过织布厂。1956年公布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但仍被用作仓库、五金厂。1974年,贾谊塑像甚至被偷,因为传说塑像里满是黄金白银。

  现在的贾谊故居(贾太傅祠)是1999年修复完工。吴松庚是修复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他们与历代重修一样,以长怀井为中心,取坐西朝东面向湘江的方位,定下故居建筑规制。至于建筑风格,则是以它最后一次被毁前的明清风格为准。另外,重新设计了贾谊青铜铸像。

  重修时,书法家赵朴初题写了“贾太傅祠”匾额,不久后即去世,四字竟成他的绝笔;余光中也到此并撰写了条幅“过秦哀苍生,赋鹏惊鬼神”。

  “当初对于贾谊的到来,辛追和利郗是抱着欣喜与期盼的心情的”

  专家发声 吴松庚 贾谊故居管理处主任

  马王堆。旧志记载为五代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直到1971年,当地驻军在这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才发现,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发现的三座墓主人分别为利苍和其夫人辛追、其子利郗。

  贾谊任长沙王太傅时,利苍已去世八年,其子利郗任王国都尉,那是最高军事长官。但軑侯家族已失去丞相之位,权势骤降。

  丞相,由“醴陵侯越”担任。关于贾谊与利郗和这个不知何姓的“越”的关系,没有任何史籍明确记载。吴松庚根据当时的形势推测,作为王国的三个最高长官,太傅、丞相、都尉,他们三人肯定熟悉的。醴陵侯越不是忠于文帝的势力,又在贾谊到来第三年被废,軑侯家族重新崛起。联系贾谊与文帝的信任关系,吴松庚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贾谊与利郗联合所起的作用。他甚至描述,当初对于贾谊的到来,辛追和利郗是抱着欣喜与期盼的心情的。

  马王堆利郗墓出土了《老子》、《周易》、《黄帝内经》及其它阴阳五行杂书,恰恰都是贾谊爱读之书。美术史研究者刘晓路甚至在其《论贾谊出为长沙太傅》中推测,“利郗本人的文化素养是否有这么高倒值得怀疑,这些帛书很有可能是贾谊离开长沙之前赠予利郗的,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1] [2] [3] [下一页]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