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审查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草案》对湖南有哪些针对性提法?湖南哪些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

  主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全文进行了详细梳理。

  干货满满,振奋人心!

  01

  基础建设

  湖南有两项重大工程被列入《草案》。

  一个是长赣高铁。

  长赣高铁计划起于长沙西高铁站,止于赣州北。

  铁路途经的浏阳、萍乡、吉安、井冈山均处于湘赣边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首次被写入去年底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赣州在江西的定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治地位仅次于省会南昌。

  稍早一些,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若干措施,包括推动长赣铁路项目尽快开工,以支持赣州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上文提及,长赣铁路争取 “ 十四五 ” 期间建成运营。

  长赣高铁被写入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草案,对长沙和赣州,乃至湘赣未来的紧密合作都是利好消息。

  另一个是犬木塘水库工程。

  犬木塘水库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投资规模最大、建成后灌区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 102.5 亿元。

  犬木塘水库枢纽工程效果图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它?

  原来,邵阳、衡阳、娄底及永州北部,因处于雪峰山脉以南、五岭山脉以北,四面环山,夏季容易将水汽阻隔,形成了著名的 “ 衡邵干旱走廊 ”。

  插秧没有耗田水、抗旱抗到谷子黄。区域内耕地灌溉保证率不到 70%,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 35.2%,是当地现状。

  而犬木塘水库要做的,就是引进资水,分流至衡邵干旱走廊地带。2020 年 7 月 18 日,许达哲同志在邵阳宣布犬木塘水库工程开工。

  这是 “ 改写衡邵干旱走廊水利格局 ” 的一招。

  若建成,将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 121.71 万亩,更能有效保障邵东、祁东县城 90 万人供水,有效解决灌区范围内农村 70.2 万人饮水。

  02

  生态修复

  推动绿色发展,在《草案》中独成一章。

  根据《草案》:

  以南岭山地、武夷山区、湘桂岩溶石漠化区等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

  升行动,推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加强太湖、巢湖、滇池、丹江口水库、洱海、白洋淀、鄱阳湖、洞庭湖、查干湖、乌梁素海等重点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湘桂岩溶石漠化区可能许多人没听过。

  根据 2018 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中国 ·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截至 2016 年底,湖南的石漠化土地为 125.1 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12.4%,仅次于贵州、云南、广西。

  石漠化地区是 “ 老、少、边、山、穷 ” 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湖南石漠化土地分布较广的地区在湘西武陵山区,2016 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 20.8 万公顷。

  但情况已有好转。相比 2011 年,湖南石漠化土地面积在 2016 年减少了 17.9 万公顷,湘西武陵山区比 2011 年净减少 3.9 万公顷,减少 15.8%。

  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工造林种草和林草植被保护。

  人民日报曾在 2019 年 12 月以《山不秃了,人不穷了》为题报道湘西州退耕还林近 20 年的变化。

  花垣县雅酉镇是湘西母亲河峒河的源头,因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曾非常严重,一下雨溪沟里的水浑浊一片,往往持续一个星期以上。

  2001 年开始,退耕还林在湘西全州各县市全面铺开,湘西州成为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20 年过去,湘西州森林覆盖率由 57% 增至 70%。当地的林下经济、绿色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图为凤凰县禾库镇禾库村,退耕还林后变得山清水秀。

  洞庭湖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许达哲同志自 2017 年更是五赴东风湖调研。

  03

  长株潭都市圈

  根据《草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旨在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长株潭被赋予重大使命,堪称迎来 “ 黄金机遇 ”。

  这一点并不意外。前几天,湖南代表团拟以代表团名义向大会提出的三件建议中,首要一条即 “ 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努力打造全国经济新增长极 ”。

  两者不谋而合。“ 重要增长极 ” 用词更重,更体现中央对长株潭的期待。

  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双城经济圈,唯独中部地区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增长极。

  根据 2020 年中国内地城市 GDP 排行榜,中部地区仅武汉进前十,长沙与郑州分别位列 15、16,不相上下。

  从地理位置上,长株潭与武汉同属长江流域,文化也相近。从产业基础上,长株潭制造业发达,以装备制造业为首,缔造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三张国家名片。

  据去年发布的《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 2025 年,长株潭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7 万亿元,城镇人口达到 1300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80%。

  这意味着,届时长株潭 GDP 比 2020 年多出 1 万亿元(2020 年长株潭 GDP 共约 17590 亿元),等于再造 3 个株洲,或 4 个湘潭。

  到 2035 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中部地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被写入《草案》的湖南 5 件事中,前面都是具体的工程,唯独这一条,是对未来的布局和谋划。字数不多,对长株潭和湖南而言,却意义非凡。

  长株潭都市圈,黄金时代,未来可期。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