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等。

  目前,湖南已形成市、县有中医院,乡镇有中医门诊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接下来,湖南中药产业将迎来更有力的高光时刻。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湖南从中医药资源大省升级为中药产业强省的战略步伐,“湘”字号中药未来可期。

  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意见》提到,要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其中,包括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

  具体而言,要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同时,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记者从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获悉,围绕《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第三类防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癌症防治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行动等重大疾病的五项行动,结合湖南在肿瘤、重症肝炎、老年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科研,力争取得突破。

  从事中医临床治疗近40年的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蔡进得知此次《意见》的发布,“心里很欣喜”。

  “中药对于慢性病和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很有优势,中西医应各取所长,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我们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说。

  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还提到,要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探索制定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同时,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评定一批国家、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

  湖南中药资源蕴藏品种4123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全国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省份之一,现有中药材示范县16个,种植面积达450万亩;同时,湖南现有中药工业规模企业149家,主营业务收入393亿元,过亿元的单品种28个,居全国第10位;打造了九芝堂、时代阳光、千金药业、紫光古汉、正清制药、汉森制药等全国有名的中药集团。去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中药产业链列入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并写入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利用湖南中药材4123个品种资源的数量优势,依托玉竹、百合、金银花、茯苓、吴茱萸、厚朴的产量优势,挖掘中药材巨大的经济潜力。同时,重点围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中药材种植、中药工业、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流通各个环节持续发力。力争3年内,中医药全产业链成为支撑我省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潇湘晨报记者 刘双 长沙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