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桃江报道
10月28日上午,在湖南桃江县,记者见到了被当地群众亲切称呼的“喜明哥”——桃江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胡喜明。这位刚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的扶贫干部,说话做事干练,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不仅是一个“懂基层懂乡村”的扶贫里手,还是一位有着良好口碑和评价,坚持实事求是、活学活用的“实干家”。
3年来,胡喜明的足迹踏遍全县233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庄,期间推动全县34035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5%。他在全县扶贫领域推动实施“按月工作法”,倡导推行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被湖南省委作为典型工作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把每一位贫困户当自己的亲人对待
谈起胡喜明,武潭镇党委副书记孔国奇用一句话来总结:真正把每一位贫困户当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我们镇上有名扶贫对象,叫汪竹军,患有严重的痛风,行动不便,一家的收入仅靠妻子在外做临时工,房子也破败不堪,家里还有子女读书,家庭负担特别重。胡喜明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提出上门对接,他根据汪竹军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孔国奇说,在胡喜明的帮扶下,汪竹军有了医疗保障,建了新房,孩子每年能得到教育补助,今年还养了几百只鸡,收入来源更多了,家里焕然一新。
胡喜明给汪家制定“一户一策”制,最初源于2018年。其时汪竹军的儿子参加高考,成绩上了二本线,一家人欣喜之余又因学费陷入了忧愁中。胡喜明得知后,立即赶到汪竹军家,随后将汪家的贫困现状发布在朋友圈,寻找社会资助。
朋友圈发布次日,中国社会扶贫网一位网友表示愿意承担汪家孩子上大学四年的全部学费,另一位网友则送来了痛风治疗药物,还有一位爱心人士千里驱车来到武潭镇,送上3000元现金,解了汪竹军一家的燃眉之急。
现在,汪竹军的大儿子就读于怀化学院,二女儿就读于武潭镇中学,成绩优异,汪竹军的痛风也有所缓解,多年漏雨的房子通过实施“幸福安居工程”改造一新。汪竹军逢人就说,他家的“苦瓜藤结出甜瓜了”。
实事求是,保证居者有其屋
10月28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桃花江镇大华村。大华村贫困户莫银玉的新家,在竹林和阳光下显得格外抢眼。村干部介绍,按照有关贫困户政策,户主莫银玉单身一人,平常寄居在亲人家,有时候甚至在外露宿,“这种情况是很难为他一个人建一座房子的。”但胡喜明了解到莫银玉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困难后,主动对接,想方设法协调有关部门,为他建了一栋30多平方米的房子。
“按照现有差异化补助制,他的这个身体情况、经济情况,永远不可能建房子,那怎么办?这种真正需要帮扶的人,他不能没房子住。”胡喜明介绍,类似莫银玉这种无房贫困户,加上需危房改造的,全县有800多户,“迄今已完成600多户,剩下的,我们今年必须全部完成,不能漏下一个。”
在场的桃江县住建局危改办主任贺霞辉介绍,全县用于危房改造这块的资金有2亿元,全部用来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胡喜明根据实际情况,在桃江县定了一个标准:只有一个人的家庭,打破只能有18平方米的标准,建35平方米保障房,两个人的家庭为47平方米,四人户以上为80个平方米,“到了80平方米,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就不超了,封顶”。
这样一来,一些按原来标准无法建房的深度贫困户,也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在胡喜明看来,核定贫困户是关键,也是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定这些贫困户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公平。你不能办一件好事,让百姓有意见和矛盾。核定贫困户,由村里报上来后,我们规定乡镇党委书记必须签字,如果以后有事(与实施不符),就找你,你得负责。这样一来,地方乡镇领导也不敢大意。”胡喜明认为,扶贫工作的源头一定要抓好,这事关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得好与坏,事关民心所向。
在大华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明星谈到,胡喜明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既能按政策进行业务指导,同时也能从实际出发,“比如扶贫办的督查人员来村里检查,在别处,可能因为扶贫工作日志写错一个字,要扣分”,但胡喜明到乡村,就两件事,一个是指导,一个是暗访。指导是政策把关,暗访主要是找问题。
“找什么问题?我下来,一不要他(驻村干部)陪同,二不要查台账,现在基层负担重,我注意到这点,那么我要考核重点,比如你帮扶的对象是否为真正的贫困户,如果有贫困户脱贫退出了,那是否真实,这个不能搞错,这个源头必须抓好。”胡喜明说。
目前,胡喜明创新提出的“幸福安居工程”,让桃江全县736户特困群众搬入新家,真正实现了住房有保障。
3年来足迹踏遍233个村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胡喜明刚调任扶贫办主任时,自我加压,加班学习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他找来了各种文件,深入领会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逐字逐句反复研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通过一番刻苦钻研精神,他很快成为了一名业务精湛的扶贫干部。
他戴着老花镜,将自己融会贯通的扶贫知识编成20来则通俗易懂的微扶贫信息,转发给大家学习;他倡导举办全县干部扶贫培训夜校;他利用每一次全县性的大会,逢会必讲。在胡喜明强有力的组织下,桃江的扶贫干部培训多达7000多人次,为桃江的脱贫攻坚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战斗力强的扶贫队伍。
桃江属于丘陵地区,辖15个乡镇,总面积达2068平方公里,贫困乡村、农户大都散布在深山老林之中。因交通不便,干部下村入户大多需要步行。“用脚板去扶贫”是胡喜明对自己的要求。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指标: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15天。这对一个年过50岁的人来说,并不轻松。在不到3年的时间,胡喜明走遍了桃江233个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
桃江县松木塘镇松木塘村海拔高度近1000米的猴公大山上有为数不少的贫困户,为了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他不止一次爬近3个小时的山,去了解党的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去看看群众是否还有其他需求。与此同时,他组织或带动各乡镇召开“党员会、屋场会、户主会”2000多场次。为了贴近实际又可复制推广扶贫之策,他推动实施“按月工作法”,倡导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使桃江的扶贫工作走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杂乱局面,桃江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在一次次的访贫问苦中,在一回回与百姓的暖心交谈里,在一个个贫困村脱胎换骨的变化上,胡喜明垒就了党的扶贫事业的高度,垒就了共产党人的扶贫干部的高度,也在桃江90万百姓中,垒就了个人的良好口碑。
“致贫原因不在我,再贫困责任归我”
这是胡喜明的扶贫口号,也是一名扶贫干部的情怀与担当。
贫困户贺德嘉家在桃江县修山镇九都村的邹家坳,房子简陋,贺父76岁高龄,贺母严重脑梗,贺德嘉一身是病,类风湿、痛风、乙肝……竟有8种之多。更难堪的是,贫困和疾病让贺德嘉失去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勇气,他破罐子破摔,成了远近闻名的懒汉,靠着守水库的2000来元的年工资度日。
能丢下不管吗?当然不行,不然怎么兑现“再贫困责任归我”的庄严承诺?胡喜明马上与县人民医院院长协商,建议收治病人贺德嘉,成为桃江“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第一例,治疗2个多月后,贺德嘉出院,胡喜明将他接回家后,组织贺家开了一个家庭会。
为了帮助贺德嘉尽快脱贫致富,胡喜明自掏腰包为其购买了鸡苗和蜜蜂,并根据他家的实际困难,着手安排贺家易地搬迁。2018年腊月二十八,胡喜明又自掏腰包购买了灯笼、福字,及一箱苹果和一条大草鱼前往贺家,给贺爹贺妈拜年,并告知他们不久就可以迁居城郊。这个被贫穷和疾病辗压了几十年的家庭,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笑容……
像贺德嘉这样通过扶志脱贫的典型还有很多,在胡喜明的倡导下,桃江县通过脱贫模范户的评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努力脱贫,实现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根本性转变。
在桃江,扶贫领域优亲厚友没门。县扶贫办每月安排12名干部组成两个暗访组,直面问题,每周一次向县委通报,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按期整改,他牵头整治扶贫领域优亲厚友问题,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普通村干部,人人过关。他着力推行村级脱贫攻坚监督员制度,聘请233名村级脱贫攻坚监督员,打通了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最后一公里。
“只有阳光操作,才有公正可言。光源,首先来自领导自身。我觉得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能深刻体会贫困的苦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展露笑颜。” 胡喜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