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梅溪湖36子”《声入人心》,我的音乐必将独木成林
“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们说不够流行就不够资格,他们说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用偏见来裁剪声和光,然后缝合成一个巨大的我。只要我的歌唱心无旁骛,我的音乐必将独木成林。”
主打美声演唱的《声入人心》火了,豆瓣评分高达9.2分。
一群音乐专业素养高、演唱音域广、身材颜值好的年轻男生,竟成功推动小众艺术“出圈”。因为他们的歌唱,大量艺考生开始对音乐剧专业感兴趣,大量粉丝一分钟抢光票冲进“曲高和寡”的剧院。
《声入人心》这档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蛰伏期长,厚积薄发。从普通的音乐专业学生到整个行业的资深前辈,似乎都将它的出现与火爆看作一个里程碑。
原来高雅艺术并未冬眠,原来美声男孩的音乐梦也能独木成林。
传承是该领域的独特气质
《声入人心》总导演任洋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刚进湖南卫视时,台里那会儿主要在做“超女”“快男”等素人选秀综艺。而之后任洋特别希望能做出一档素人主题的专业音乐节目。
“我们做调研时,发现素人音乐节目基本都是流行音乐题材,且重复得很严重,这时候该如何突破?”任洋表示,策划初期他们尝试聚焦过戏曲、民歌等方向,但随着调研深入,发觉美声的空间更大,主要原因之一为“反差感更强烈”。
“过去大家认为美声高雅,也认为美声歌者通常都是年龄大,形象不那么好的人。”任洋指出,年轻的美声演唱从业者,容易给观众带来意外而强烈的反差感。
《声入人心》节目中的3位出品人廖昌永、刘宪华、尚雯婕在100天内,对36位演唱成员进行分组打磨、陪伴成长。演唱成员对声乐作品的演绎,既有释放个性的独唱,亦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多样形式。
《声入人心》联合制作人邢丽琴说,他们秉持要做一档纯粹音乐节目的初衷,绝不为了综艺噱头去找非专业的人来唱歌。他们发现,在美声领域表现出色的年轻人“一般不是自学成才,需要学院派打磨训练”。因此,节目组奔赴知名音乐学府、高校声乐专业物色人选,请老师推荐学生。
或许就是嗅不到选秀、造星的偶像PK气味儿,大家在网络上谈论时,习惯把这36个年轻大男生看成一个团体。由于节目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录制,且梅溪湖的镜头时常于荧屏上闪现,于是网友自发给这群男生起了组合名“梅溪湖36子”。
在“梅溪湖36子”中,“师门”“同门”组合,是颇有意思的亮点,例如37岁的余迪和26岁的翟李朔天,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阿云嘎和郑云龙,则是北京舞蹈学院2009级音乐剧专业的同学、室友。
“传承,是该领域区别于流行音乐的独特气质。”据邢丽琴的观察,“梅溪湖36子”之间情感真挚,没有勾心斗角,私下相处特别有礼貌。“他们一直接受正统的声乐训练,师承关系很明显。尊师重道的思想,从他们踏入行业门槛开始就贯穿至今。而且重唱这种表演形式需要歌者之间的配合和包容,所以我们会看到节目中年长的哥哥一字一句帮弟弟们矫发音调音准;首席为了实现成员的公演舞台梦,选择他作为重唱的搭档。”
从剧场live切换为电视综艺
《声入人心》人气暴涨,粉丝都若“老母亲”一般感叹“孩子们终于火了”,或在音乐App的选手歌曲评论区呼吁:“求求大家都来看看音乐剧,看音乐剧一定不会后悔的!”
北京师范大学95后粉丝萧宇说,以前对音乐剧歌剧不了解,觉得美声难听;但现在会觉得美声真好听,“走入大众主流审美,走入我的审美”。
《声入人心》演唱成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的鞠红川坦言,他们这群年轻人,位置不在一线、二线,收入上有困难,想把想法实现也是有困难的。“你想要做你想做的东西,就要做更多不想做的东西。我们想通过这么多年学美声的经历,把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融入进音乐里,让更多观众喜欢”。
鞠红川由于闲不住,协助节目专业老师做一些编和声的幕后工作,因此被粉丝称为“梅溪湖35人背后的男人”。
“时间比较短,老师们忙不过来,我和好友李琦一起协助人声指导黄韵玲老师,做歌曲人声重唱设计。不过我们在设计时发现问题:让独唱演员唱合唱,他是不自在的,不由自主地就跑音;而合唱演员在独唱的时候,舞台表演就不如独唱演员。”
出身标准“学院派”的男生,从剧院舞台的live切换到电视综艺的录制空间,他们需要适应和摸索。
郑云龙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在音乐剧舞台上要用两个小时去演明白一个角色、唱所有的歌;需要舞美、灯光,包括其他演员的配合,才能诠释好一个角色。“而在《声入人心》中只有一首两分钟的歌,我用我的改编技能和别人的配合去把这首歌唱明白”。
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阿云嘎,用《希拉草原》圆了在舞台上唱蒙语的梦。和剧院的演出不同,没有音乐剧的情境,阿云嘎演绎这首歌时只身一人,只用一把马头琴伴奏,用脚打着节拍,把故事和情绪“拍”进观众心里。
从阿云嘎隐忍的演唱里,观众仿佛看到远方将士无望返乡,在草原上望着月色,想起自己的爱人和家人,用自己的鲜血在白衫上写下了家书。
与其说《声入人心》为美声男孩提供展示平台,不如说节目颇像一艘全新设计搭建、从无到有的航船。除了演唱,每个美声男孩不由自主出谋划策,贡献闪耀自己阅历光彩的创意和力量。
美声亦能很潮很流行
《声入人心》已收官,热度未褪。在《歌手》的亮相,又扩大了这群美声男孩的魅力辐射圈。
回首来时路,任洋说当初最大的顾虑是观众对美声题材的理解和适应难度,“这几年很多晚会都看不到美声演唱者的身影了”。
但很快任洋找到了突破点:美声可以和流行结合,可以用重唱等多元形式。只要是好听悦耳的音乐,如今的观众都会爱上。而美声原来受到的“冷遇”,还是归咎于传播方式的局限、展示平台的缺乏。“原本大众对美声理解较单一,美声其实很丰富,能古典,亦能摇滚,很潮很流行”。
“我们想做‘融合音乐’,毕竟若太专业,观众会有接受障碍。”邢丽琴特别提到了出品人廖昌永。节目组策划时选中他,一方面其极高的专业性和知名度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廖昌永10多年前就做过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的尝试,比如专辑《情缘》《情释》。
邢丽琴说,廖昌永是“欣然接受”的。“廖老师说可以预见,专业圈会有很多声音,但是我们不要怕,坚持初心,业内不同声音会越来越少。这个原创节目,我们在录制过程中不断修正”。
关于如何做好“融合”,演唱成员自身的感悟最深。
鞠红川认为,首先要和音乐团队充分沟通,演唱者要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才能消化种种想法,转化为现实。
“比如在常听的歌曲里融入美声。像蔡程昱的高音非常‘华丽’,把他的声音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就会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还有郑云龙和阿云嘎音乐剧的表现方式;我自己可以把擅长的流行音乐和美声结合起来。”鞠红川说,像《鹿 be free》《never enough》,观众听了都觉得震撼和感动,说明能接受这种改编。
《声入人心》演唱成员高天鹤感慨,这门艺术其实是多元化的,“它可以和摇滚结合,有R&B曲风,用美声唱流行等不一样的表达形式”。
“在舞台上的每一分钟我觉得都很珍贵,不能浪费每一次机会。我使尽浑身解数,说是我的独门绝技也好,多年来训练出来的技能也罢,我仅仅是想给观众展示美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沈杰群 实习生 陆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