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将建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常常碰到的问题:化学实验有危险、去企业实训因为成本较高,“只可观摩不可操作”……不过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内仿真工厂,借助信息化技术,这一难题被破解了:学生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相关设备的教学资源,还能够通过“模拟信号+现场真实设备”进行仿真训练,综合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已出,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将如何开展?近日,以“创新、优质、共享”为主题的职业教育空间优质原创资源建设与共享研讨会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与会专家就如何让优质原创职教资源无缝共享提出建议,并倡议成立中国职业教育优质原创空间资源公共服务联盟。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杨嘉仪 刘星言 通讯员 刘琴 耿星
[发展困境] 教学资源分散,平台壁垒没打通
“互联网+”时代,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湖南一线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面,高职达98%,中职达80%。对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组织遴选了371门省级“名师空间课堂”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并带动了4万余名教师参与在线课程建设。
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先满认为,尽管教学资源丰富,但资源分布在各大平台,而各平台间没有打通“任督二脉”,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造成很大不便。在他看来,如何汇集原创资源、遴选优质资源、基于大数据精准推送、完善用户评价体系,激励原创者的创作动力和资源共享热情,成为“互联网+教育”当下面临的新课题。
我省在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纪委副书记王江清也认为,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平台资源汇聚方式不智能。比如,职教新干线中的优质资源主要通过人工遴选,再将资源链接收集汇聚,因此,汇聚的优质资源不能即时动态更新。二是资源推送方式不智能。目前在平台中都是依靠手工查阅资源内容,不太方便操作,存在重复操作过程的情况,更没有根据学习者关注的学习主题进行优质资源推送。三是数据分析和管理不智能。目前,资源平台很多,数据分散,无法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同时,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不足,不能按照专业、课程等个性化需求统计到自己想要的数据。
[学校探索] 湖南化工职院资源应用交互量超亿次
作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优秀学校、首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湖南化工职院副校长隆平介绍,自2011年开始,学校以网络空间应用为切入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坚持应用导向,着眼实效提升,构建教育教学云服务体系。
据统计,湖南化工职院目前拥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233门,资源应用交互量超1亿次;有174位教师结合大学城空间已建资源自发使用蓝墨云班教学,使用热度高;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建设方式,基于智慧职教建设了化妆品专业教学资源库,达到了4000余名学习使用用户。同时,该校已建成省级网络空间名师课堂17门,建有基于爱课程网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多门;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开发了《安全教育》、《专业教育》等入学前导课程3门,让所有新生从拿到录取通知书起就能融入湖南化院学习氛围中,形成多平台互补应用格局。
隆平认为,信息化教学方法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成长。首先是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校抽样分析统计,学生平均到课率和学期课程考核优秀率显著提升。麦可思调查显示,2013~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核心课程培养效果满足度和教学工作整体满意度显著提升。其次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五年来,教师优秀课评率从11.2%增至36.6%。教师参加省部级信息化教学大赛等获奖91项,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近30项;团队整体实力提升,辐射到了省内外,带动兄弟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规划目标] 我省将建湖南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将如何开展?王江清透露,我省将建设湖南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省内世界大学城优秀教学资源及各院校教学资源,建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盖全省、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湖南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那么,这个平台将实现哪些功能呢?王江清介绍,一是实现资源标准化汇聚。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建立资源汇聚分类标准,分门别类构建主题数据仓库,对接国家和省内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平台,通过采集或链接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标准化处理,达到整合汇聚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目的。二是实现资源精准化推送。师生根据需求进入相关业务模块,获得海量、适当的学习资源服务,精准服务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三是实现资源智能化评价。建立资源评价标准与模型,根据平台资源应用与反馈数据,开展职业教育优秀示范课、网络优秀精品课程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智能化遴选评价。
王江清还认为,未来应该完善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比如,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利用平台模式实现资源众筹众创,改变数字教育资源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激发职业教育广大教师原创动力,解决资源供需瓶颈问题。
研讨会现场,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指出,湖南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必须要实现共建共享,打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努力打造成全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示范省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则认为,职业教育需要空间优质原创资源。“人人都有一个学习空间容易做到,人人在学习空间里原创的资源能够受到保护,并且不断产生社会价值很难做到,但是还是要做。我们要保证所有原创优质资源能够畅行无阻,像保障知识产权一样,使更多的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专递课堂”点亮武陵山片区中职教育
服装产业是株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株洲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对接该产业,大力发展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是湖南省“十二五”示范性特色专业。自2012年10月起,该校主动辐射自身优势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开展服装“专递课堂”。这个课堂利用大学城空间+网络视频直播的方法,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教师、现场学生、远端学生、企业专家等多层次的交流,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课堂之一。
记者获悉,我省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以优质资源共享为途径,助力职业教育公平发展。集中全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武陵山片区37所农村中职学校全省已建“专递课堂”资源17个专业,共建网络课程资源4200余门,覆盖面达90%以上,夯实了教育发展短板,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据统计,全省建成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机构平台176个,师生个人空间42.68万个,通过个人空间已发布教学视频1012.7万个,发表文章文件6676.9万个,视频浏览数4572.78万次,文章点击率25.38亿次。师生交流互动近6.08亿人次,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互联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开展了基于在线学习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探索。目前,遴选出了10门网络共享课程在联盟学校间进行试点,组织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学分互认服务系统,为职业院校共享优质资源、跨校选课,互认学分奠定了重要基础。
■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