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年近八旬,刘祖贻教授每周四上午依然坚持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湘名医堂坐诊。资料图片 虽已年近八旬,刘祖贻教授每周四上午依然坚持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湘名医堂坐诊。资料图片
刘祖贻近照。受访者供图 刘祖贻近照。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何佳伟

  每周四上午8时前,一位满头银发,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人,总会准时出现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湘名医堂的诊室,做好准备和他的病友们见面,他便是湖南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医大师”刘祖贻教授。

  “评选国医大师,是国家对中医发展的重视。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高兴,更感到一份责任。”年近八旬的刘老说,他对国医大师的理解,就是好好地给病人看好病。

  连日来,记者走近刘老和他的弟子们,感受这位苍生大医的仁心大爱。

   医术:是首批国家级名中医

  刘祖贻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中医世家,自幼聪颖好学,12岁随父学医,系刘氏医学第九代传人。他儿时常目睹父亲诊病处方,耳濡目染,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后来还成为首批国家级名中医。刘老少时入读私塾,在国学方面打下了深厚基础,工作后又广泛阅读中西方哲学名著,他解释只有“文理通,哲理通,方能医理通”。

  上世纪70年代,刘老就提出对中医这个大概念进行整体定位,发表论文详述中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并对当时存在的“废医存药”、“阴阳五行可废,藏象学说可存”等导致中医界思想混乱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辨析,可谓振聋发聩;他通过对温病源流的梳理,厘清了伤寒、温病之争的诸多问题,许多观点新颖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凭借在理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让当时年仅40岁的他在湖南乃至全国中医界声名鹊起。

  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医脑病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法,率先提出瘀阻脑络证的概念,构建了以“六因辨治”为主体的刘氏脑病辨治体系,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带领弟子编著成《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辨治》一书,为病证结合研究中医脑病学的力作。如今,由他一手创建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已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

  临床上,刘老对各科疑难杂症的治疗都有丰富经验,对癌症治疗也有独到见解。刘老说,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得正气、护脾胃”,否则身体垮了还怎么治病呢?2011年5月,一位66岁的曹姓患者在某三甲医院被诊断出患有肺癌晚期。当时医院判断患者仅能生存1个月。刘老接诊后,发现这名患者面黄无华,胃胀纳差,并伴有胸闷、腰痛和大便结;另外,其舌苔白、中黄而厚、脉弦细数。据此,刘老判断患者痰毒蕴结,并伤及脾胃。因此,他并未直接使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猛药,而是开出了护脾胃药方。患者到第二次就诊时,病情大有好转,而且在之后的两三年里,病情也非常稳定。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刘老就敏锐地感觉到中医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中药中黄芪、大枣两味药物具有抗流感病毒、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当他撰写的《祖国医学与免疫学的关系》、《中药复方固表饮的研究》在加拿大“首届国际中国医药针灸学术会议”上宣读时,引起强烈反响。他将多年治疗疾病的宝贵经验与科研相结合,研制开发的固表防感冲剂、昇力合剂、复方黄参颗粒等5个新药,在湖南乃至全国中医界名声斐然。

  在2003年抗“非典”期间,刘老以近古稀之年主持全省中医专家组工作,荣获了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