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旗下一个公众号发了一篇题为《考研十年:把考研变成生活》,文章主人公不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而是一个执着报考清华研究生的湖南小伙袁博。

  又有看到文章的媒体找上门采访他,或是拍纪录片。这让袁博一度成为“名人”。

  考研10年,北漂7年,靠着经营画室谋生,33岁的袁博的人生步子,有别于大多数同龄人。袁博身边不乏资深的“考研群友”,但说起年份来说,“我还是排第一的。”

  7月18日,袁博接受了采访,聊起这段经历,袁博哈哈笑了起来。

  今年考研结果出来后,袁博依旧没有通过,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再战一年,虽然什么时候“上岸”还是未知数。

  身边也不乏争议的声音,他很少回应,唯一一次有点委屈的,是父亲说了一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努力。”他流了眼泪,但很快继续振作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袁博对于不同的声音越发淡然起来,“现在觉得如果所有人都理解我,那我将会多么庸俗。”

  初次考研为了前女友,揣着700元来北京

  “真的考了十年,有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袁博收藏了自己多年来的准考证,但回忆起十年间的考研过程,他一时间还是有点恍神。

  2013年,袁博第一次考研,不过当时考研的动力来自于前女友。“当时她想考又怕考不上。”袁博选择陪女友考试,结果第一次考研,两人分数离原本的目标都差了一些。后来他在老师的引荐下去了广州实习,并开始工作。不过,到了年底袁博又一次回到了考研大军里,并把目标锁定在江南大学。前女友经过三战后成功考上江浙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而袁博则一直没能成功上岸。

  “前几次,我是一种陪考的心态。直到第四、五次,才慢慢找到状态。”袁博告诉记者,考研的前三四年,自己辗转了很多城市,上海、温州、广州,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因为始终没有定下来,备考的状态也会受影响。直到2015年上半年,他来到北京准备备考清华美院的研究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

  刚来北京,袁博行囊空空,身上揣着700多元,只能跟两个朋友挤在一个床上,待了一个月后,他便开始到处看房子。想到自己会画画,他和几个朋友合计,盘下了一间小小的画室。“那个时候,连盘画室的钱都没有。”袁博和画室老师商量后,决定先招生,再用学费去交房费,这才解决了自己住所的问题。

  考研十年一直没有“上岸”,和女友分手依旧“不甘心”

  在北京7年,袁博换了好几个的地方做画室,每一间都不大,现在的画室离清华大学不远,约6、7公里左右。不考研的日子,他教画画,健身,养了一只乌龟和狗,日子过得很充实。

  但一直没有成功“上岸”,在前几年,的确给了他不小的压力。总结多年“失败”的经验,袁博觉得自己有点执拗,“我不太愿意去做套路的事情。”他举了一个例子,考画画第一笔很关键,学习多了也会掌握中规中矩的画法,这样保证了出错少。但他总喜欢按自己的套路来,如果大家都用笔,那他会尝试用铲刀、叉子,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过,一两年的考试,袁博坦言,自己明显求稳了,“还是要更守规矩一点,下笔的时候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发挥。”

  考研十年,袁博积累了无数笔记和画笔,这些见证他青春的物件,一直被收藏在画室里,哪怕经历多次搬家。在时间的飞逝中,也有些变化让他遗憾。让他走上考研路的前女友,考上研究生毕业后,曾劝过袁博,放弃考研回她的家乡,两人开一间画室过安稳日子,袁博不甘心,还想折腾几年。最终,这场长达六年的爱情画上了句点。

  不甘心的袁博,依旧留在北京考研,2020年之前,他坚持定期去清华旁听线下课程,专业知识的累积,和课堂上眼界的开阔,让他重拾希望。“老师说,30岁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真到那个时候,也许我会妥协”

  工作还是考研?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选择题。对于袁博来说,这样的选择题,重复了10年,他也曾问过自己,如果一开始考上了广美或者江南大学,或者后面考上了清华,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在清华旁听的时候,袁博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走在清华校园里,他总忍不住想象,如果自己真正成为其中一员,一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为了实现梦想,袁博把自己的时间,精简再精简,除了上课教学生,他每天会健身一小时,主要是图健身房有洗澡间,“租的画室太小,没办法洗澡。”除此之外,他的时间全部用在看书、画画上。因为英语基础不好,他也报过线下班去学习。

  对袁博来说,考研已经不仅仅是阶段性的追求。面对越来越多的考研大军,他的心态特别好,“很多人一开始都想一战成功,我不一样,考研对我来说像每年的期末考试。”

  不过,考研这几年,袁博也反复做过一些梦,有时梦见自己坐在高考的考场上,因为知识点写不出来而着急的满头是汗,而这一段时间的梦境则有些变化,梦里,老师请他上台发言,虽然他并不知道上台的理由是什么。

  袁博决定再战一年,这个决定依旧伴随着争议,比如每年回家,亲戚偶尔会催着他的人生大事,他给出的答案是35岁结婚定下来,“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也许我会向生活妥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