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始于兴趣;收获,在奋斗中而来!

  7月18日,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南开大学收官。

  18岁的长郡中学学生贺文,经过层层拼搏,问鼎国际赛场,收获该项赛事金牌!

(从左至右依次是傅周、贺文、张旭瑞和李炆泽)(从左至右依次是傅周、贺文、张旭瑞和李炆泽)

  全国总决赛脱颖而出后,贺文今年4月入选国家集训队。

  今年6月,他与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傅周、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张旭瑞、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李炆泽一起,在武汉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图为中国集训队在武汉大学合影。)(图为中国集训队在武汉大学合影。)

  来到国际“考场”,“考卷”共有9道大题,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

  5个小时的考试,共有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326名参赛选手参与,竞争异常激烈!

(图为中国代表队合影。)(图为中国代表队合影。)

  能在国际赛场脱颖而出,为国争光,贺文的“硬实力”自然响当当。

  但在他心里,激励自己坚持奋斗的“根源”,其实是对化学深沉的热爱。

  还在读初二时,他利用暑假找学长借了化学教材自己在家“琢磨”。

  化学世界丰富的元素、公式、原理,让小伙子感觉有一扇“新大门”向自己打开。进入初三,他最喜欢听化学老师结合生活原理讲解知识,也爱跟随老师在实验室里“玩”实验。

(图为贺文在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闭幕式现场。)(图为贺文在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闭幕式现场。)

  步入高中,他对化学的热爱更浓了。

  刚刚入校,他便主动找到长郡中学化学竞赛组指导教师宋晓。

  “老师,我喜欢化学!你可不可以多带带我?”

  他的“毛遂自荐”令人眼前一亮。

  自此,他加入了长郡中学竞赛班,成为化学竞赛小组一员。

(图为贺文与老师、同学在长郡校园内合影。)(图为贺文与老师、同学在长郡校园内合影。)

  如何兼顾学科竞赛与学科学习?这背后需要付出更多艰辛。

  见缝插针学习、合理制定计划、执行起来绝不含糊……

  宋晓常常在想:这个小小身板、体重“不过百”的小伙子怎么有如此强大的能量?

(图为贺文。)(图为贺文。)

  但在贺文心里,他从未觉得辛苦,

  “只要热爱,可迎万难。当你热爱一项事情,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小伙子给出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来,化学世界,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为解锁更多“化学反应”,舍弃休息时间,扎根实验、题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图为长郡学子与化学教师宋晓合影。)(图为长郡学子与化学教师宋晓合影。)

  一路过关斩将,2021年他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佳绩。

  成绩背后,其实小男孩还哭过一次鼻子。

  当时,全国高手汇聚一堂组成了一个“刷题班”,发挥向来稳定的小伙子却接连遭遇“滑铁卢”。

  宋晓找到他,耐心开导,甚至笑言“你不夺冠谁又能把你怎么样呢?”

  并肩作战约3年,宋晓对于贺文是“亦父亦师亦友”的存在。

  那天,师徒俩聊了很多。敞开心扉后,贺文哭了。

  他深知,“哭过多少就坚强多少”;他深感,那次流泪后,自己仿佛瞬间长大。

  此次征战国际赛事,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成为“制胜法宝”。

(图为贺文与宋晓合影。)(图为贺文与宋晓合影。)

  宋晓带了3届竞赛生,贺文成了他第一个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赛场夺冠的“徒弟”。

  “十年磨一剑”,背后也凝聚着这位普通的化学老师的心血。

  在他看来,培养优秀的学子,需鼓励其锤炼吃苦耐劳、自律自立的品格,需培养其养成极强的计划力、行动力,更需引导其永葆对学科的热爱,这是永恒的“硬道理”。

(图为贺文。)(图为贺文。)

  目前,贺文已经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他有许多憧憬。

  “我想和化学永远在一起,对它的热爱,只会越来越深。”

  贺文说,将终身致力化学学科领域研究,在这个广袤的世界,发现更多的精彩。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