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已建成住房18.7万套、集中安置项目2764个,69.4万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子。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各个环节,盯紧工程进程和质量,推动“后半篇”文章建设,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狗咬村”居民下山住上新房

  9月2日,吉首市丹青镇大坪村集中安置点,年近八旬的张昌胜编着竹篮,老伴正在喂鸡。

  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现在的大坪村由原狗咬村和原大坪村合并而成,而“狗咬“这个村名有一番来历。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本是分散住在山下,可每每到了夜间,家家户户的狗全都会跑出家门,聚到山上睡觉。先人们认为狗去山上是因为山上的风水佳,于是山下的住户纷纷迁到山上,组成了村庄,得名“狗咬村”。但是,狗咬村每逢下大雨,山上就可能滑坡,严重时还会威胁安全,让人提心吊胆。

  2018年,该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全村42户133人搬下山,张昌胜家里有五口人,分配到两层楼10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

  从2018年10月开始,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每个专题安排3个月时间对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靶向治疗,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其中,易地搬迁扶贫便是其中一项,主要清查的项目包括工程进程、质量安全、指标冒领、配套建设、就业落实等。

  邵阳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来抓。重点整治搬迁对象不精准、确定程序不规范;搬迁安置方式、住房建设标准不符合要求;建房补贴不按照标准发放、农户自筹资金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相关监管部门履职不力,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湘西自治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专项巡察整治的“居安行动”,仅一个月内,自治州已有119人主动到8个县市及州纪委、监委交代问题,退交违纪违法资金1117万余元。

  反映房屋漏水,专人上门处理

  9月初,记者在永兴县金龟镇泉塘村易地扶贫搬迁点见到了村民曹梦春,他说:“我家的房屋漏水情况向县纪委反映后,很快得到了解决。”

  曹梦春说,以前,他家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扶贫队入驻后,对他家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然而新房子装修入住后,房屋阳台有漏水、渗水情况。在永兴县纪委县监委纪检监察干部入村下访时,曹梦春反映给了纪检监察干部。没多久,镇里安排专人对房屋漏水、渗水情况作了处理,并为他家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

  省纪委监委在“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中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摆在突出位置。把监督和服务相结合,帮助老百姓解决房屋质量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喝水问题、“菜篮子”问题等,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

  举措

  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搬出来,给老百姓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这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激发内生动力,为具有就业上岗能力的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让老百姓自力更生,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重中之重。

  在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一群人从楼上的家中下来,走进一楼的电子科技公司,开启一天的上班时间。“我家3个人都在这个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总共有8000多元收入。”贫困户曾红高兴地说。

  受疫情影响,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新化县今年有众多贫困劳动力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该县纪委监委将稳就业纳入重点监督范围,督促县人社局一方面帮助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另一方面组织各乡镇加强扶贫车间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获得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71家。

  今年来,湖南集中力量对171个安置点开展挂牌督战,实施“一户一策”跟踪帮扶,摸排出后续扶持困难约300项,逐一进行整改清零。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督查激励省份名单上,湖南位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