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卓德刚正在辅导学生。图/受访者提供9月1日,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卓德刚正在辅导学生。图/受访者提供

  一栋平房,两间教室,20名学生,1名教师,臭气熏天的旱厕……四年前,面对破败不堪的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卓德刚义无反顾。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栗子坪人,但读小学时就经常看到邻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全家搬到山下的安溪租房陪读,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负担更重了。

  让家乡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因此成了他的心愿。争取资金改建教学点,对着视频学舞蹈给孩子们上课……经过努力,栗子坪教学点如今已有了教职工6人,95名学生,当地的家长变得乐于让孩子回来上学。

  本报记者李柯夫常德报道

  9月1日,是常德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开学第一天,沉寂多日的校园传来琅琅读书声和欢笑声。正值饭点,村民刘凡英来到一年级教室,看到孩子碗里盛着鸡汤、辣椒炒肉、炒蛋、豆角等菜,吃得正香,她放下心来。

  山路弯弯,从县城驱车140公里,栗子坪教学点就位于壶瓶山南麓的大片茶山之中。57岁的卓德刚在这里将一批又一批山里娃送出大山,给孩子们擦亮了打量世界的眼睛。

  利用暑假奔波多地争取改造校舍

  刘凡英的大女儿曾在栗子坪教学点读书。当时教学点破败的情形让她印象深刻:一栋破烂不堪的平房,两间教室,曾经有孩子不小心掉进茅坑的旱厕……

  2015年下半年,在山区多所小学工作了34年的卓德刚来到栗子坪后,立即动手搞建设。他利用暑假时间,跑石门、跑常德,从爱心企业那里募集了7万多元建设资金,着手厕所改造等。同时,他还跑到省城,争取来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资金26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了提质改造,新建了教师周转房和幼儿教室。

  四年前,栗子坪教学点只有一位老师,20个孩子。到现在,有了教职工6人,95名学生。

  校舍改善后,学生回流。刘凡英的大女儿原来在安溪读幼儿园,托人代管,孩子学得很不开心,性格也变得很内向,让她很是着急。学校条件改善后,她将孩子接回来上学,现在性格开朗了好多,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卓老师来了,孩子才正式过了个‘六一’儿童节。”刘凡英回忆,2017年的儿童节,孩子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还头次登上了全乡的大舞台,“表演完回到家里还止不住在笑”。

  课余时间,卓德刚喜欢带着孩子们吹笛子、弹钢琴、打篮球。“舞蹈相对差一些,我就对着视频学,有时在教室里给孩子们放视频,我们一起练。”卓德刚说,通过这些方式,有些原本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开朗起来,有些还能主动竞聘班干部。

  在他的带动下,从2017年开始,校园内连续举办了四届文化艺术节,在2017年的全乡文化艺术节中,卓德刚编排的舞蹈《中国美》在全乡42个节目中获得第一名。

  两次徒步20公里山路劝学

  卓德刚是土生土长的栗子坪人,在他还在安溪读小学时,就经常看到邻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全家搬到山下的安溪租房陪读,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负担更重了。“乡亲们都很贫困,大家都坚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说。

  1990年代,开学第一天,还在安溪完小任教的卓德刚发现有位叫刘波(化名)的同学一直没来报到。一直等到太阳西沉,刘波仍然没有出现。第二天,卓德刚步行了20公里山路来到刘波家,发现9岁的刘波正和父母亲在家后面的山坡上砍柴。看到卓德刚,刘波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卓老师,这期的学费实在凑不齐,孩子估计上不了学了。”

  “孩子还小,只有读书才有好出路啊……”卓德刚劝说道,“学费有困难,我可以先垫着。”

  几番交流,刘波父母终于同意让孩子继续读书。然而,次日,刘波仍然没有出现在学校。第三天,卓德刚又来到他家中,二话不说,拿起他床上的被子,牵着孩子扭头就走。

  “虽然刘波最终只读完了高中,但他感恩、正直,也是我的骄傲。”卓德刚说,2019年6月,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开启,刘波第一时间转来了2000元。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们纷纷解囊,并微信留言:“学校里有困难,只要我们能帮得上的,没有二话。”在文件柜里,卓德刚收着好几个笔记本,写有村民与学生捐物捐款的明细。

  刚参加工作时,卓德刚的工资只有19.5元,他几乎全给困难孩子交了学费。数十年,他帮助交付学费的孩子达200多人,为贫困学生垫付医药费、学杂费、生活费累计达三四万元。

  人物名片

  卓德刚

  男,湖南石门人,土家族,中共党员,1963年9月出生,198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负责人。曾荣获“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常德市优秀教师”“石门县十佳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0年7月荣登“湖南好人榜”,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本报记者李柯夫常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