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麦英副主任医师为蘑菇中毒患者采用呼吸面罩辅助通气。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樊麦英副主任医师为蘑菇中毒患者采用呼吸面罩辅助通气。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星辰在线6月12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通讯员 梁辉 田晶晶)近来,湖南雨水丰沛,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一科近两周就收治10名野蘑菇中毒者。

  6月2日,湖南永州的老陈从自家后山摘了不少野蘑菇回家,中午和老伴吃了一大碗蘑菇炒肉。不料,当天晚上两人均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毒蕈中毒”,因为病情严重于次日转至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一科。此时,两人均已出现严重的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肾衰竭。入院后,急诊医护人员紧急为两人进行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并将两人收入EICU进一步救治。通过大剂量灵芝、水飞蓟宾、二巯基类等解毒药物的使用,以及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后,夫妻两人病情终于渐趋平稳。

  (灰花纹鹅膏有着朴素的外表,菌盖中等大小,直径5至10厘米,剧毒。资料图。图片由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典 陈艳 提供)  (灰花纹鹅膏有着朴素的外表,菌盖中等大小,直径5至10厘米,剧毒。资料图。图片由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典 陈艳 提供)

  “除了平时吃过的几种蘑菇外,还采了2种平时没见过的蘑菇”,老陈事后回忆,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两种没见过的蘑菇上。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陈作红教授在查看了老陈手机里的蘑菇照片后指出,其中就有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和“假褐云斑鹅膏菌”。陈作红教授表示,“灰花纹鹅膏菌”所含的主要是肽类毒素,主要损害肝脏和肾脏,其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1株蘑菇所含毒素就足以使一个成年人死亡”。

  “每年5~7月是毒蕈中毒的发病高峰,今年6月以来,我们科就收治了10名蘑菇中毒患者,分别来自永州、邵阳、岳阳等地农村”,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韩小彤教授介绍,这些中毒者误食的灰花纹鹅膏菌、裂皮鹅膏菌和假褐云斑鹅膏菌都是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有些人是在出现不适一两天后才到医院就医,由于病情危重转到长沙,其中不少人出现了严重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更严重者还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全身多脏器衰竭,救治时间较长,救治难度也很大。

  韩小彤表示,毒蕈中毒的救治关键在于尽早清除体内毒素,包括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血液净化治疗清除毒物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早进行毒物清除,治疗效果越好。

  目前,临床上针对毒蕈中毒的毒素尚无特效的解毒剂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属大型真菌类,误食可引起急性中毒。我国目前存在的毒蕈有500余种,其中毒性极强可致死的有30余种,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发病,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部分品种中毒病死率高,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鹅膏菌属品种中毒病死率高达 80%。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

  毒蕈(毒蘑菇)中毒在临床上有7种类型:胃肠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光过敏性皮炎型,其中以肝损型最为严重。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中毒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产生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甚至衰竭而死亡。目前,临床上针对毒蕈中毒的毒素尚无特效的解毒剂。

  中毒事件频发,听听权威专家解读

  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陈作红教授介绍:“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查大量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现,在我国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主要是一些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和亚稀褶红菇。”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包括鹅膏菌属中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淡红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盔孢伞属中的条盖盔孢伞,环柄菇属中的肉褐鳞环柄菇,这些种类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害;红菇属的种亚稀褶红菇多引起横纹肌溶解。

  陈作红教授指出,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往往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为避免蘑菇中毒,老百姓最好不采不食野生蘑菇。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韩小彤主任强调,一旦食用野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最好带着吃剩的蘑菇或者蘑菇照片就诊,以便专家对蘑菇种类和毒性进行鉴别;另外,蘑菇中毒存在假愈期,千万不要因为恶心、呕吐等不适减轻就掉以轻心,因为胃肠道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肝、肾功能损害。

  毒蕈中毒的有效防控措施主要是预防误采误食,韩小彤教授建议,在毒蕈中毒事件高发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中毒高发季节,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如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平台发布蘑菇中毒防治知识,将防控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和幼儿园、中小学校;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及临床医务人员对蘑菇中毒诊治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毒蕈中毒病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