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正街拍的一张照片见证长沙城建变迁:儿时家门口窄街现已车水马龙

  作为古时长沙北城门 ( 湘春门 ) 正对着的街道,北正街一直是长沙北城的繁华之地,也是 “ 老口子 ” 心中的情怀所在。

  但是,路窄车堵、居住条件差,也限制了北正街的发展。近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北正街并入黄兴北路。原本货车来往都困难的窄街,如今车水马龙。

  1961 年,15 岁的周威浩(右一)与父亲、母亲在北正街 115 号家门口的合影。图 / 受访者提供

  2019 年 9 月 22 日,北正街如今已变成黄兴北路,周威浩(左一)来到原来家所在的位置和小弟(左二)、三姐(左三)、小妹一起合影。图 / 记者金林

  1961 年 8 月底,15 岁的周威浩背着一床棉絮站在家门口——长沙市北正街 115 号,身旁提着皮箱的是他的父亲,母亲站在门槛旁,目送儿子去湖南工业学校(现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入学报到。这时,周威浩的三姐夫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2001 年,周威浩家所在的北正街南段(营盘路到中山路,现已并入黄兴北路)被拆除,街边商场、高层公寓逐渐林立而起。周威浩和 8 个兄弟姐妹四散南北,但一家人现在仍常常聚在一起。父母去世后,每年过年时,周威浩的三姐周梦月都会把大家叫来家里吃团圆饭。9 月 22 日,周威浩和三姐、小弟、小妹重回老屋旧址,合照了一张新照片。

  货车来往经常只能进不能出

  周威浩指着黄兴北路上的金满地商业街 E 区入口说:“ 那就是我家以前的位置。” 在 2001 年以前,北正街一直维持着一个自足的熟人社会:这条长约一公里的街上聚集着包子铺、中小学、医院、戏院、照相馆 …… 满足着街上居民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周威浩家也在街边开了一家小商店,一家人就住在店铺后面。

  北正街路宽大约 10 米,货车来往很容易陷入只能进不能出的窘境。北正街的北侧尽头是个十字路口,当地的居民称之为 “ 头卡子 ”,这里时常有商贩摆摊卖菜,人头攒动,让道路更加拥挤。

  周威浩记得,在儿时的夏天里,每当下午四五点,家家户户便开始向街上泼水降温。等到夜里十点左右,街上的行人渐少,大人们会把竹床从家里搬出来,摆满北正街,周威浩一家 11 口人和左邻右舍就在说笑中进入梦乡。

  在周威浩的童年里,北正街上没什么娱乐场所,唯一一家戏院让孩子们都心向往之。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好,周威浩就和伙伴等戏上演到一半,门口的售票人离开之后,再偷偷溜进去。

  现在回忆起童年生活,想起来的总是乐事居多,但周威浩也记得儿时的条件艰苦,在天津打工的大哥把工资寄回来之后,为了节省书本费,周威浩和同年级的两个姊妹共用一套书本。周梦月说:“ 那个时候他还总是把书藏起来不给我们看。”

  窄街变宽途,日子更红火

  对于周威浩而言,每天奔跑在北正街上的生活结束在 1961 年。那年他 15 岁,走出北正街去湖南工业学校读中专,多数时候寄宿在学校。1965 年,周威浩毕业后被分配到娄底涟源市一家工厂工作。

  20 年后他又去了湘潭一家机械公司担任工程师,之后便在湘潭成家定居。1995 年,周威浩回到长沙工作,有时住在单位宿舍,有时住在三姐家。

  2006 年,周威浩正式退休,时间安排更加自由。虽然仍住在湘潭,但他来长沙的频率比工作时多了许多,几乎每周都会过来一次。“ 只要有事我就过来,有时看一下我的姊妹和弟弟,或者参加同学聚会 ”,周威浩说,“ 反正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我随时都可以过来。”

  周威浩每次来长沙几乎都会去看望住在黄兴北路附近的大姐,走到老屋旧址时,脑海中还是会浮现当年北正街的景象,他毫不费力就可以指着黄兴北路的宽阔路面还原数十年前的北正街布局。

  虽然怀念,但城市变化带给周威浩更多的还是欣喜:“ 我现在从湘潭来长沙就两三个小时,坐地铁 1 号线从城南到城北就四五十分钟,以前根本不敢想。” 现在的黄兴北路宽度至少 30 米,比北正街宽阔许多,人来车往,不复十米窄街的景象。

  让周威浩欣慰的,还有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日子更红火了。” 他说。

  征集 晒晒你家老照片听你讲故事

  翻翻你家的老相册,是否有你印象深刻、见证一个区域变化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人是否愿意故地重拍新照片?我们期望通过新旧两张照片的对比,环境和人物的对比,呈现时代的变迁,呈现每个鲜明个体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触。

  (来源:潇湘晨报实习记者王佳箐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