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我们的国家贫穷羸弱,一穷二白;70年后,我们的国家伟大富强,经济腾飞。中国铁路在这70年时间里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着中国的沧桑巨变,创造出了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为祖国书写了一页页辉煌的历史篇章。

  “山川锦绣千千万,何时怡情悦目游。”从古至今,人们对大好河山的向往从未停止。奈何在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古代,看遍大好河山只能寄情于诗句之中。而现在的我们,得益于发达的高速铁路网,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194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8万公里,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那个时候的中国铁路,仿佛是齐白石的《夕阳归牛图》,只有寥寥数笔。大多数城市之间没有相互连接的铁路线,那时候的人们向往坐上火车,到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偏远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全国铁路建设初获成果。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长到5.17万公里。虽然当时普遍运行的绿皮车又慢又脏,从沈阳到福州要近40个小时,甚至于在春运、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会出现用棚车代替客车运送旅客的情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远程出行需求。

  直到2004年,国家批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十多年来,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广高铁等一条条铁路线的开通运行,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铁路发展的红利。2018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3.7亿人次,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311%。同时作为时代记忆的绿皮车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光鲜亮丽的复兴号动车组,它们犹如一条条腾飞的巨龙驰骋在祖国大地上。现在,通过高速铁路已基本可以实现用一天时间从南到北,体验四季春秋。网络购票、高铁餐饮、人脸识别、候补购票等新技术的普及,不仅节约了旅客购票所花费的时间,还增加了乘车舒适感,极大方便了旅客出行。

  壮丽70年,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铁路70年,紧跟时代脚步,实现阔步飞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铁路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始终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继续砥砺前行。(特约评论员 王傲冉)